当前位置:日记网>学生日记>高中日记> 读书的高三日记

读书的高三日记

时间:2022-04-28 18:06:45 高中日记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有关读书的高三日记

  摘要:写了一学期的读书笔记,自然而然地把自己写笔记的风格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刚开学那会儿,第一次写读... 如果觉得写得不错,记得转发分享哦!

有关读书的高三日记

  欢迎同学们阅读《有关读书的高三日记》,此文由日记网小编精心推荐,欢迎学习交流!

  篇一:读书笔记(高三日记)

  写了一学期的读书笔记,自然而然地把自己写笔记的风格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在刚开学那会儿,第一次写读书笔记时,莫名其妙的有点兴奋,因为自己一直都很喜欢写写划划。于是从书上摘下来的原版词句根本就没有几条,大部分是自己在发表感想,抒发情感。

  第二阶段就是完完全全在摘录了,把自己喜欢的文字摘抄下来,抄了满满的一页,觉得很幸福。可是以前并不是这么想的,以前总觉得写读书笔记的快乐是次于写生活笔记的快乐的----摘别人的文章,感觉有点自卑;写自己的文章,感觉却非常自豪。不过现在的观念改变了,把“摘”字换为“能够欣赏”:能够欣赏别人的文章,感觉非常自豪。

  做读书笔记时所摘录的文章也是经过几重变化的,刚开始是摘录人物传记,觉得应该多了解一些名人的生活和事迹。后来就开始倾向于一些充满哲理又富含诗意的小品文了,如鲁迅的散文,毕淑敏的散文以及一些作者不详却写得很不错的文章。总是觉得这种文章读起来很舒服。诗意化的东西总是好的,但如果过度诗意而不寻求启迪的话就是矫情了。

  因为在做读书笔记,所以自己会去阅读多种风格的文章,而不只是一味地去阅读那些支离破碎的文字了。

  篇二:读书随记(高三日记)

  我偶然看到一本叫{影响世界历史的16本书},感到很好奇随手翻看,却发现希特勒的{我的奋斗}也在里面。我看了对

  本书的详细介绍。原来这本书是希特勒对自己野心的宣传。他想统治整个世界,但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

  希特勒原本也是一个有理想有才华的人,可是后来却变成了一个狂热的种族主义。他认为日耳曼民族是最优秀的,别

  的民族只能是他的奴隶。尤其是犹太人。他加入了纳粹党,1923年发动了慕尼黑政变,结果失败了。他被关进监狱后,写下了这本{我的奋斗}。这本书强烈反映了希特勒妄图控制整个欧洲世界,挑起战争,统治世界的野心。具有很大的反动性

  和煽动性。我想这本书当时出版后就应该引起英国等国家的注意,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忽略了。结果,希特勒当选德国

  元首后不久就发动了战争,英国等国家一味的逃避战争,最终引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世界带来极大灾难。只要人们

  当时仔细研究这本书,就会防范德国,可能就不会发生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正是一个很大的教训。一个沉重的教训。

  虽然这本书最后随着希特勒的自杀和纳粹第三帝国一起落入历史的尘埃中,但这本书作为历史文献的意义是很重大

  的。曾有人这样评价这本书:我的奋斗是二十世纪的一本极其重要的书,它从1933年至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一直主宰纳粹

  第三帝国的政治,我的奋斗里,每一个字,使125人丧失了生命;每一页,使4700人丧失了生命:每一章,平均使120万

  人丧失了生命。没想到一本书也能带来这么大的灾难,真令人惊恐啊!

  篇三:学会读书(高三日记)

  古来名人都爱将书比作朋友。金缨有言:“读未见书如得良友,见已读书如逢故人。”考尔德也说过:“仅次于选择益友的,就是选择好书。”有书为伴,孤独也是一种享受,寂寞也会感到充实。

  古人读书勤奋刻苦的故事很多。孙敖的“悬梁”,苏秦的“刺股”,孔子的“韦编三绝”,匡衡的“凿壁偷光”都是刻苦的典范;陶渊明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柳永说:“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亦是勤奋的楷模。勤奋,就像一把金色的钥匙,它能打开知识的宝库;又像一股飞湍瀑流,能冲开智慧的闸门。

  读书需要选择。如果被书征服,便如培根所说,把自己的大脑当成草地,任别人的思想如马蹄一般践踏。那样的话,再好的书也将失去魅力和价值。

  一本好的书,有如一盏神奇的灯,不过它照亮的不是黑夜,而是求知者的心灵。就像培根说的那样:“读书在于造成完全的人格。”当然,还有一部大书,每个人都需要终生不懈地品读,它就是社会这部活书。卢梭有言:“社会就是书,事实就是教材。”是的,大道理总是蕴含在小故事中:一位丈夫因意外车祸变成植物人,当时他刚刚结婚三年。年轻的妻子以柔弱的双肩挑起他们生活的全部重担,并尽一切努力去唤醒丈夫。或许爱心感动了上苍,15年后,丈夫慢慢苏醒,但更加残酷的事实摆在眼前:丈夫丧失了15年间所有的记忆,连妻子的面貌也忘得一干二净。15年啊,15年的岁月,就是一个女人的青春,倾注了一个女人的整个爱心!但妻子只是淡淡地说:“我不后悔。我用15年的刻尺度量良心,远比用一生的惭愧谴责良心幸福得多。”――就是这样一把良心的刻尺,让我震憾至今。

  生活也是一本书,需要你一字字一句句去咀嚼。美词佳句要细细品味,幽默之言需含笑领会,名言哲理该悉心揣摩。人生的坎坷可教你学会了承受?生活的打击可教你学会了坚强?社会的多元可教你学会了选择?亮丽的美景可教你学会了欣赏?时光的流逝可教你学会了珍惜?

  把生活当作一本书来读,放出眼光去观察它,用心灵去感悟它。保持一颗平常心,不要埋怨理不清看不懂,生活本来就是这样,它需要你去慢慢体味。

  读书是享受,把社会和生活当作书来读,你会领悟更多,获取更多。

  篇四:读书偶思(高三日记)

  今天读《文化苦旅》,第三次看余秋雨先生写的那篇《三十年的重量》,又是那句“那点,稚拙的涂划。竟深深地镌刻在一位长者的心扉间,把三十年的岁月都刻穿了。”不知为什么?这句话话总能触发我的感想。刻穿了三十年的岁月是什么样子呢?

  在学校读《茶花女》时,虽然以前曾看过很多简介,但亲身看原着时,却不能言说,这其中有太多的区别。作者的眼泪见于纸上,却又好似保持着自己冷静的心,一遍一遍地刻画。

  用了很长时间一遍遍地读冰心的《往事》才真正感受到了岁月的那种美,美来自于对自然诗意的体会和对母亲的爱,一如繁星春水般诗意萌动。岁月是什么?有可以刻穿它的回忆,有泪眼里的安宁,有赞美了的诗意,有闲暇中的枯燥。这岁月里的重量,好像来源于生命本身的深沉和诗意,产生了本质意义上的美来,一得一失,沉醉其间。

  现在,我坐于此,偏执于一隅的安静,想那种种的寄托。禁不住感到莫大的局限。不同的发掘产生不同的体会,就好像现在的灯光如水,执笔书写,轻松而自在,在学校期待的生活眼下显得十分一般。

  生活,就好像永远在变,时间地点、气氛、人物一变,人的兴趣、爱好、寄托、追求跟着都变了。眼下的,不是将来的;那里的,不是这里的;我的,不是你的;印象中的。不是眼前的。纷杂的一切,这重量让人迷惑,也让人沉思。就好像双手合什的冥想,独立于世,静心冥思。可本身的境地,有了这渺茫的期盼,真的改变,却又会珍惜时下的幸福。人真是小小的吗?我不了解。

  篇五:读书的滋味(高三日记)

  读书如品茗,优劣都明澈于心。但若要细细道来,恐怕仍要费些工夫。

  一开始接触书,似有一种附庸风雅的意味在里面,见到不爱看的作品,非要挑出些刺不可。那时的读书,带有一些自负。

  随着年龄的增长,读书多了一份平和。但凡上了书架入得了眼的,总会顺手翻上一翻,能入心坎的便买回家细细品味。

  书中的世界是无边的,我可以欣赏书里的各种景致。我看到恋人之间要么为爱痴狂,要么生离死别;看到战乱给老百姓带来的悲恸;看到泰坦尼克号的最后一颗铁钉沉入大海。

  人的思想在变,书却稳如泰山。于是,我又看到了另一种风貌书改变了一代又一代人,它本身却始终保持着出版之初的稳重,没有多出一丝的张扬。

  也许书的魅力就在于此,它可以怡然自得地沉潜在世间某一角,却不至于被人遗忘。当高科技产物步步逼入生活,民俗等渐渐隐匿时,读书却仍在人们心底丝毫不褪色。说它是人的精神食粮,不是没有道理的。

  一般来说,世人总喜欢把读书提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显得一般人难以企及,却容易忽略书贴近生活的一面。事实上只有人贴近生活了,书才会贴近人。

  钱钟书先生有句话:城里的人想出城,城外的人想进城。但我却例外,一旦入了书城,便不再有出城的心了。

  感谢阅读《有关读书的高三日记》,欢迎持续关注日记网,小编将为您推荐更多精彩内容!

【读书的高三日记】相关文章:

高三的日记11-28

高三的日记06-25

关于高三的日记10-31

【精】高三的日记11-24

高三除夕日记03-28

高三的生活日记04-28

高三的心情日记04-28

高三的军训日记04-28

高三的回家日记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