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日记

时间:2022-03-03 11:55:27 数学日记 我要投稿

【精品】数学日记汇编九篇

  时间过得真快,一天又将结束了,想必有很多难忘的瞬间吧,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日记了。如何把日记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数学日记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品】数学日记汇编九篇

数学日记 篇1

  今天下午,我缠着爸爸妈妈带我去逛商场,最后,他们俩拗不过我只好答应了。耶!购物去喽!

  到了商场,爸爸妈妈准备先给我买一瓶洗发液。售货员阿姨告诉我们洗发液分大瓶、小瓶两种,大瓶250毫升,19元,小瓶120毫升,12元。究竟买哪个划算呢?

  妈妈不假思索地说:“买小瓶,小瓶便宜。”

  小瓶可不一定是最划算的,我边想边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计算着:一小瓶120毫升,那么两小瓶就是2×120=240(毫升),比一大瓶还少10毫升,但两小瓶需要2×12=24(元),比一大瓶还多出了24—19=5(元)呢!所以,虽然小瓶便宜,但大瓶更划算。

  我立刻纠正了妈妈的.错误答案,并告诉她我的算法,妈妈直夸我的脑子好使,连售货员阿姨都说我聪明呢!我高兴极了,真没想到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还能这样巧妙地购物!

  看来生活中真是处处都有数学知识呀!

数学日记 篇2

  今天中午,我去餐馆买了一份盒饭,并特意要了几双一次性筷子准备做实验。

  一回到家,想到可以做实验了,心情真有点激动,但又夹杂着几丝恐慌,我可不想让第一个方案刚一出炉就遭到淘汰。为了验证实验方案是否正确,我专门测量了筷子的长度(20厘米)、厚度(0.35厘米)和两端的宽度(分别为1.6厘米、0.8厘米)。由于一次性筷子近似于梯形体,我便利用梯形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来计算筷子的体积,由计算结果可知,一次性筷子体积大约为8。4立方厘米。如果实验测得的`结果和我所计算的结果近似的话,那么就说明我的实验是成功的,否则,我就得另想办法。刚准备动手实验,一看实验用具还不够,所以只好等到明天了。

数学日记 篇3

  2用于直角三角形中的相关计算

  3有利于你记住余弦定理,它是余弦定理的一种特殊情况。中国最早的一部数学着作——《周髀算经》的开头,记载着一段周公向商高请教数学知识的对话:

  周公问:“我听说您对数学非常精通,我想请教一下:天没有梯子可以上去,地也没法用尺子去一段一段丈量,那么怎样才能得到关于天地得到数据呢?”

  商高回答说:“数的产生来源于对方和圆这些形体饿认识。其中有一条原理:当直角三角形‘矩’得到的一条直角边‘勾’等于3,另一条直角边‘股’等于4的时候,那么它的斜边‘弦’就必定是5。这个原理是大禹在治水的时候就总结出来的呵。”

  从上面所引的`这段对话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我国古代的人民早在几千年以前就已经发现并应用勾股定理这一重要懂得数学原理了。稍懂平面几何饿读者都知道,所谓勾股定理,就是指在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用勾(a)和股(b)分别表示直角三角形得到两条直角边,用弦(c)来表示斜边,则可得:勾2+股2=弦2。

  亦即:a2+b2=c2。

  勾股定理在西方被称为毕达哥拉斯定理,相传是古希腊数学家兼哲学家毕达哥拉斯于公元前550年首先发现的。其实,我国古代得到人民对这一数学定理的发现和应用,远比毕达哥拉斯早得多。如果说大禹治水因年代久远而无法确切考证的话,那么周公与商高的对话则可以确定在公元前1100年左右的西周时期,比毕达哥拉斯要早了五百多年。其中所说的勾3股4弦5,正是勾股定理的一个应用特例(32+42=52)。所以现在数学界把它称为勾股定理,应该是非常恰当的。

  在稍后一点的《九章算术一书》中,勾股定理得到了更加规范的一般性表达。书中的《勾股章》说;“把勾和股分别自乘,然后把它们的积加起来,再进行开方,便可以得到弦。”把这段话列成算式,即为:弦=(勾2+股2)(1/2)。即:c=(a2+b2)(1/2),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分别为a,b,斜边为c,那么a^平方+b^平方=c^平方;即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如果三角形的三条边a,b,c满足a^2+b^2=c^2,如:一条直角边是3,一条直角边是四,斜边就是3*3+4*4=X*X,X=5。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称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来源:毕达哥拉斯树是一个基本的几何定理,传统上认为是由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所证明。据说毕达哥拉斯证明了这个定理后,即斩了百头牛作庆祝,因此又称“百牛定理”。在中国,《周髀算经》记载了勾股定理的一个特例,相传是在商代由商高发现,故又有称之为商高定理;三国时代的赵爽对《周髀算经》内的勾股定理作出了详细注释,作为一个证明。法国和比利时称为驴桥定理,埃及称为埃及三角形。我国古代把直角三角形中较短得直角边叫做勾,较长的直角边叫做股,斜边叫做弦。

数学日记 篇4

  这次语文考试,我原以为我可以考到95分以上。周四,发语文试卷的时候,我洋洋自得的想我肯定能考到高分。但是,拿到语文试卷的时候,我一下子“僵”住了,卷头触目惊心的红字“93.5”宛如一道晴天霹雳把我震得呆坐在椅子上,那鲜红的数字仿佛像一记重重的耳光,把我打得晕头转向。世界上什么药都有,可惜没有后悔药,现在能做的就是反思。

  首先,我最大的失误就是错别字,错别字在卷子上“遍地开花”。

  犯了很多不该犯得错误。看拼音写词语,我居然把“覆盖”写成“附盖”,看到诸如此类的错误,我恨不得给自己一个耳光。其次,让我没想到的是我的`作文也扣了2分,这次作文的题目是“一个我最喜欢的课间游戏”,我把大量的笔墨放在游戏的介绍上,而只字未提自己如何去玩,余老师点评的很深刻“虽然把游戏介绍的很清楚,但无法让别人知道游戏有多有趣”,整个作文缺乏生动性,让看得人觉得很乏味。究其原因是审题不清,提笔过于急躁。哎,世上没有后悔药啊!

  针对这次考试的失误,我觉得利用寒假好好练下字,多多阅读提高写作技巧。激流勇进,越是困境,我越努力,希望这次教训能使我发愤图强。

数学日记 篇5

  在大森林里有很多小动物,他们都有自己想做的事。可是,只有小兔不知道该干什么。

  一天,小兔对妈妈说:“妈妈,我想开一间服装店,行吗?”“好吧,”兔妈妈勉强地说,“一定要努力,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兔妈妈说的话,小兔牢牢的记在心里。

  几天后,小兔的服装店开业了,生意可红火了。一天,狡猾的`狐狸来到了小兔的服装店里。对小兔说:“小兔,你的服装太丑了,我帮你设计吧。”小兔知道狐狸想偷他的衣服,便对狐狸说:“谢谢狐狸大哥的好意,我不需要。”狐狸决定晚上偷衣服。

  谁知,小兔早已知道。早已布下了重重机关,狐狸只好狼狈的逃走了。

数学日记 篇6

  今天,我遇到了一道数学难题:有12块糖,小刚要6天吃完,每天至少吃1块,一共有多少种吃法?我绞尽脑汁也想不出简便的算法,只好用枚举法一项一项的去罗列,算了好几次,每一次的答案都不一样。

  晚上,爸爸回来了,我连忙飞奔过去,拉住爸爸的手就往书房里拽:“爸爸,这题怎么做?”爸爸看了看题目,说:“你可以用‘隔板法’来解题。”“隔板法?”爸爸见我一脸的疑惑,拿起纸和笔开始讲解:“隔板法,是排列组合的'基本方法,主要用于解决不相邻组合与追加排列的问题。12块糖的间隔是11个,6天吃完可以看作是6组,用5块板就可以分隔好,所以可以直接在11个空隙里插入5块板,没有顺序之分,即为C(11,5)(11×10×9×8×7)/(5×4×3×2×1)=462种。”

  为了验证这个“隔板法”,我又挑了一道数字相对较小的题:把6个相同的苹果放到3个不同的盘子里,每个盘子至少放1个,一共有几种放法?用“隔板法”应该理解为有5个间隔,2块板,即为C(5,2)=(5×4)/(2×1)=10种。另外,我又用了枚举法一项一项的列举,最后总和也是10种。爸爸微笑地点点头,说:“对,在解决这类问题时,固定的公式可以帮到你,从而使题目更加简便。“

  哈!这个“隔板法”太神奇了,以后没有顺序组合的题,就用它了!我又找到了一把通往数学王国的新“钥匙”!

数学日记 篇7

  今天,妈妈考了我一道题:56个荔枝与48个杏子重量相等,每个杏子比荔枝重5克,问每个杏子重( )?每个荔枝重( )?我想了想对妈妈说:这道题没别的数字了吗?

  妈妈说:没有.我想了半天也无从下手,没办法妈妈只好教我简单化.妈妈说:店内有10个杏子与5个梨重量相等,每个梨子比杏子重点6克,问每个杏子几克?每个梨几克?

  最新的三年级数学日记简单化问题:我说:这还不简单5*6=30 30/5=6 2*6=12这时妈妈说:你再做做刚刚那道题,噢!我明白了于是我做了起来:48*5=240 240/8=3 030+5=35妈妈对我说:以后你在碰到今天类似的'情况,你就想一想简单化:把大数化小,把不熟悉的东西转化成自己熟悉的东西,就比较容易了.

数学日记 篇8

  记得有一次,妈妈为了巩固我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的`知识,特地出了一道题:“把两个长8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这个大长方形的周长可能是什么?”

  我拿出一张草稿纸,先画出了这样的图形:计算到的周长是:4X8=32(厘米)2X6=12(厘米)32+12=44(厘米),我马上对妈妈说:“我算出来啦!等于44厘米”。可妈妈说:“还有一种办法呢。”于是我又在草稿上画了起来。哦,原来还可以这样拼,周长就不一样了,2×8=16(厘米)4×6=24(厘米)16+24=40(厘米)。

  看来妈妈又该对我说:“思考问题一定要认真啊!”

数学日记 篇9

  今天,我在完成作业之后,在看书的时候,找到了一本很有意思的数学题集。在那本书里我找到了一道很特别的题。

  这道题是这样的:甲、乙两人各有一笔存款。现在甲、乙两人各取出存款的`20%,这时甲的剩余存款比乙少400元,又知这时两人存折上的总钱数是14800元,原来甲乙两人各有多少存款?(不考虑利息)。这道题难就难在只知道剩余的钱的总数,还要求原来两人分别有多少钱。

  这道题可把我难倒了,我绞尽脑汁也想不出来。没办法,我只好去请教我妈妈。妈妈仔细地看了看题,想了会说:“这道题可以用二元一次方程来解,设甲的存款原来有x元,乙的存款原来有y元。”便叫我自己去想怎么列方程。我前思后想,终于列出了一个式子:x(1-20%)+y(1-20%)=14800。我实在想不出接下来该怎么做了,于是我只好再求助于妈妈。妈妈对我说:“二元一次分程需要两个方程才能把答案解答出来,你还需要再列一个方程,然后把两个方程转化为一个方程,就可以算出来了,你去试试吧。”我反复读题想出了第二个方程。x(1-20%)+400= y(1-20%)。当我看到这个式子时,我恍然大我,明白了妈妈那句话的意思。我把第二个方程变为x(1-20%)= y(1-20%)- 400代入第一个方程,推算出第三个方程:y(1-20%)- 400+y(1-20%)=14800,即80% y – 400+80% y =14800,即可算出y=9500(元),x=(9500×0.8-400)÷0.8=9000(元)。

  我终于把它解出来了。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二元一次方程归根结底就是一元一次方程。

【数学日记】相关文章:

★数学日记04-21

数学的日记06-18

数学日记07-02

数学日记精选04-10

数学日记04-23

生活中的数学数学日记04-24

数学的明珠小学数学日记04-11

数学的快乐日记04-29

数学日记范文11-01

数学日记5则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