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日记

时间:2022-03-05 16:37:24 数学日记 我要投稿

【精选】数学日记锦集10篇

  时间如快马般匆匆,一天又过去了,这一天里,有没有哪件事或某个人触动到我们呢?是时候用心地写一篇日记了。但是却发现不知道该写些什么,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数学日记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选】数学日记锦集10篇

数学日记 篇1

  在昨天的数学课上,老师给我们出了这样一道颇有趣的数学题:有一池荷花,生长的速度是一天增一倍,要20天才能长满整个池塘,请问长满半个池塘的时候是第几天?

  如果按照传统的方法来思考的话,我们应该从条件出发,一步步的推.最后推出结论.可是在这道题中这种方法是行不通的.,这个时候,我就想起了"反其道而行之"这句话.于是,我就从后往前推:长满一池需20天,已知荷花的生长速度是一天增一倍,所以19天的时候就长了半池。本来是日增一倍,现在便成了日减一倍,所以这个问题的答案是19天。

数学日记 篇2

  学过的一道应用题吗?“100千克花生仁可以榨出41千克油。平均每千克花生仁可以出油多少?”

  刘老师先让我们自己思考这题该怎么做,是100÷41还是41÷100。大部分的同学都认为是100÷41,我也一样是这么认为的.,但这个答案是错的。

  经过刘老师细心指导,和我反复思考之后我才明白这题原来是这样的:它是要求平均每千克花生仁……平均后面是每千克花生仁所以要出油的千克数除以所有花生仁的用量,也就是41÷100=0。41千克

  哈哈,这下我总算是弄明白了。我也总结出了一个经验:碰到不会做或者比较难的应用题,应该要反复阅读题目,从问题出发,仔细分析才能最终得到真正的答案。

数学日记 篇3

  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许许多多有趣的数学问题,如:推理问题、周期问题、植树问题等等。数学王国真是奇妙无穷,但又往往让你捉摸不透,甚至还会产生错觉呢!

  记得在我读幼儿园时,我很喜欢边爬楼梯边数台阶数,我家当时住在六楼,每个楼层之间有18个台阶,每次离家和回家我都要牵着妈妈的手数台阶数,每次数的结果都是90级,妈妈还老夸我聪明呢。

  到读小学时,我学了简单的乘法后,不假思索地认为我每次回家上六楼应该爬108级台阶才对呀,因为住在六楼,每层有18级台阶数,根据乘法原理,6×18=108(级)。可我实际上每次只需爬90级台阶就到家了,当时我心里打了个大大的“?”号,不知何因。于是我带着满脸的疑惑问了我家的智多星―爸爸。爸爸听后笑了笑,但什么也没解释,他牵着我的.手来到了一楼,笑着说:“孩子,你想想看,如果我们家住在一楼,需不需要爬18级台阶呢?如果住二楼、三楼我们需要爬多少级呢?你再爬爬,体会体会。”听了爸爸的话,我带着“?”又体验了一番。结果是一楼不用爬,二楼需爬18级,而三楼只需爬36级,我又如此这般爬到了七楼,爬了108级。通过这些体验,我恍然大悟,寻到了其中的规律:

  楼层要爬的台阶数

  1(1-1)×18

  2(2-1)×18

  3(3-1)×18

  ……

  N(N-1)×18

  于是我得出了一个关系式:(层数-1)×每层台阶数=需爬的台阶数。我把这个关系式告诉爸爸,爸爸看后会心地笑了。其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非常多,也非常有趣且具有现实意义,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发现,去探索,去总结。

数学日记 篇4

  我是一个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没有弄明白的问题是决不会罢休的。

  星期天,爸爸、妈妈都出去了,我一个人在家完成了作业。闲着无聊就打开了电视机,刚一打开,画面上出现了几位警察叔叔正在勘察现场,犯罪嫌疑人作案后只留下了一串脚印,量出脚印的长是25厘米。我知道这是一个侦破片,我对这类电视比较感兴趣,就接着往下看,在案情分析上,一个干警叔叔说:“根据脚印的长,判断犯罪嫌疑人的身高在172---175厘米。”这另我匪思所夷,可爸爸不在家,怎么办呢?带着这个问题我来到公安局准备请教那些专业人员,遗憾的是没有找到要找的人。于是我有一个大胆的决定,进网吧查资料。

  进了网吧,我迅速地查找资料,查了好久,终于在一个网页上找到了答案,身高与脚长的比是7: 1。由脚印长25厘米就可知道身高约175厘米。我们的数学课堂上,这段时间正好在学习比的知识,这就吸引了我继续往下看,结果发现了人体上还有许多有趣的比:

  1.身高和双臂平伸的.长度之比是1:1

  2.脚长和拳头的周长之比是1:1

  3.心脏的大小与拳头的大小之比是1:1

  4.脖子的周长与手腕的周长之比是2:1

  5.身高与胸围长度之比是2:1

  6.鼻尖到耳根的距离与眉毛到下巴的距离之比是1:1

  回到家,我莫名其妙地被臭骂了一顿,原来爸爸妈妈知道我进了网吧,气得要命。不过这顿骂挨得也值,因为我学到了很多知识,知道了人身体上许多有趣的比。

数学日记 篇5

  今天中午,我正在做数学作业。写着写着,不幸遇到了一道很难的题,我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个所以然,这道题是这样的:

  有一个长方体,正面和上面的两个面积的积为209平方厘米,并且长、宽、高都是质数。求它的体积。

  我见了,心想:这道题还真是难啊!已知的.只有两个面面积的积,要求体积还必须知道长、宽、高,而它一点也没有提示。这可怎么入手啊!

  正当我急得抓耳挠腮之际,我妈妈的一个同事来了。他先教我用方程的思路去解,可是我对方程这种方法还不是很熟悉。于是,他又教我另一种方法:先列出数,再逐一排除。我们先按题目要求列出了许多数字,如:3、5、7、11等一类的质数,接着我们开始排除,然后我们发现只剩下11和19这两个数字。这时,我想:这两个数中有一个是题中长方体正面,上面公用的棱长;一个则是长方体正面,上面除以上一条外另一条棱长(且长度都为质数)之和。于是,我开始分辩这两个数各是哪个数。

  最后,我得到了结果,为374立方厘米。我的算式是:209=11×19 19=2+17 11×2×17=374(立方厘米)

  后来,我又用我本学期学过的知识:分解质因数验算了这道题,结果一模一样。

  解出这道题后,我心里比谁都高兴。我还明白了一个道理:数学充满了奥秘,等待着我们去探求。

数学日记 篇6

  今天我在画画,妈妈走过来问我在干什么呀?我说:“我在画画。”妈妈说:“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数学游戏吧?”“好啊!”我说:“该怎么玩呢?”妈妈拿起蜡笔说:“我给你摆4行蜡笔,每行蜡笔有6个。”我说:“该怎么算呢?”我仔细地想了想,想出答案了。我对妈妈说:“算式是4乘6等于24。”妈妈笑了笑说:“你算对了,而且算的'又对又好。”接着我又摆了4行蜡笔,每行蜡笔有6个,可是第三行有4个蜡笔,我仔细的算了这道题,算出了答案,这道题有2个算式,第一个算式是乘加,算式是3乘6加4等于22,第二个算式是乘减,算式是4乘6减2等于22。我表现的不错吧!

数学日记 篇7

  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许许多多有趣的数学问题,如:推理问题、周期问题、植树问题等等。数学王国真是奇妙无穷,但又往往让你捉摸不透,甚至还会产生错觉呢!

  记得在我读幼儿园时,我很喜欢边爬楼梯边数台阶数,我家当时住在六楼,每个楼层之间有18个台阶,每次离家跟回家我都要牵着妈妈的手数台阶数,每次数的结果都是90级,妈妈还老夸我聪明呢。

  到读小学时,我学了简单的乘法后,不假思索地认为我每次回家上六楼应该爬108级台阶才对呀,因为住在六楼,每层有18级台阶数,根据乘法原理,6×18=108(级)。可我实际上每次只需爬90级台阶就到家了,当时我心里打了个大大的“?”号,不知何因。于是我带着满脸的.疑惑问了我家的智多星―爸爸。爸爸听后笑了笑,但什么也没解释,他牵着我的手来到了一楼,笑着说:“孩子,你想想看,如果我们家住在一楼,需不需要爬18级台阶呢?如果住二楼、三楼我们需要爬多少级呢?你再爬爬,体会体会。”听了爸爸的话,我带着“?”又体验了一番。结果是一楼不用爬,二楼需爬18级,而三楼只需爬36级,我又如此这般爬到了七楼,爬了108级。通过这些体验,我恍然大悟,寻到了其中的规律。

数学日记 篇8

  下课了,下课了!同学们像欢快的小鸟一溜烟地从教室里跑出去,只有一小部分同学在教室里做家庭作业。我的同桌一直在大声喧哗,并且和其他同学打闹,我怕他影响了其他同学学习,就拿着老师的尺子告诉他不要说话,结果,一不小心把老师的尺子掉在地上摔断了,看着被我摔断的尺子,我紧张极了,因为这把尺子是老师讲课用的教具,现在我把尺子摔断了,老师肯定会批评我的。正想着,丁老师来了,我小心翼翼地把这件事情告诉了丁老师,老师和我想象的一点儿也不一样,她微笑地看着我,和蔼可亲地对我说:“没关系,下次小心点儿就可以了。”我听了,很感动。

  小学生二年级数学日记没想到的事: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老师平时对我们要求严格,我们不会的`事情老师一步步、一点一滴地教我们,我们故意犯得错误老师肯定不会原谅我们的,但是,如果是不小心犯的错误,老师就会原谅我们的。我以后干什么事情都要多加小心,不要太马虎,一定不会再犯这样的错误。

数学日记 篇9

  今天,我和七、八两个班的同学共同学习了《多边形的内角和》这节知识,虽然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比较简单,课本上也出示了一种证明方法,学生理解起来困难不大,作为教师,完全可以用较短的时间讲授公式后进行大量的练习,必竟考试考得是学生对公式的熟练运用,然而,我并没有那样做。

  在课堂上,我引导学生用大量时间对“多边形内角和公式”进行了探究,在归纳了课本证明的方法基础上,我们又类比着将“点选在内部、在边上、在外部”把多边形分成若干个三角形,运用已经证明的“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到“多边形内角和公式”。由此,这一个公式的推导,我们用了四种方法,通过一题多解的.练习,学生不但准确理解公式及其推导,而且锻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类比归纳能力。这不仅仅是一道题,而是在启发学生遇到问题要从多个角度思考,要主动探究、合作,从一道题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这是从上学期开始学习几何内容之后,我经常告诉学生的一句话,我认为:作为学生,要想熟练的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仅靠死记硬背是远远不行的,特别是学习数学知识,不但要牢记知识内容,还要理解知识的推理过程,真正理解一道题的标准是能够把别人讲懂或者独立写出规范的过程。因此,作为学生,应积极主动的在小组中合作交流、在积极举手回答问题,会的同学通过给不会的组员讲题,既能证明自己真正理解了这道题,又能获得老师、组员的信任和称赞,两全齐美,何乐而不为,所以,“帮助别人,快乐自己”应成为每一个同学的人生信条。

  俗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意在告诉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往往不止一种,我们要尽可能寻求更多的解法,多一种方法,多一层理解,在此基础上,再选用最好的方法,走最近的路,才是通向“罗马”的捷径。

数学日记 篇10

  五年级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小数的加、减、乘、除。看似简单,其实它和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特别是小数的.四舍五入法,只有灵活应用,才不会出错。

  比如,我们五(2)班去春游,班上一共有60人,要租面包车,一辆面包车可坐25人,那么要租几辆车呢?按照常规思路,用辆),那么根据小数的四舍五入法不就要两辆车吗。可是再想想,剩下的10人难道走着去吗?根据实际情况是要租3辆车才行的。还有我们学校做校服,一套校服要用2.2米布,现在有266米布可做多少套呢?用套)按照小数的四舍五入法,那就是121套,可是另外一套布不够呀,答案只能是120套。

  小数不仅有趣还存在着奥秘。就这学期单元测验来说吧,上面有一道判断题就有很多同学认为是对的。题目是这样的:1.3除以0.3的商是4余数是1。好多同学按照常规的竖式进行演算,余数确实是1。可是大家忽略了一个问题,在计算过程中,我们把被除数和除数都扩大了10倍,所以得出的余数也就扩大了10倍,而真正的答案应该把余数再缩小10倍,等于0.1,而不是1。

【数学日记】相关文章:

数学日记精选04-10

数学日记04-23

★数学日记04-21

数学日记07-02

数学的日记06-18

数学的明珠小学数学日记04-11

生活中的数学数学日记04-24

关于数学日记04-06

考试数学日记04-08

买菜的数学日记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