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日记

时间:2021-12-10 19:55:35 观察日记 我要投稿

实用的观察日记范文锦集六篇

  一天即将过去了,今天一定有不少的收获吧,是时候写好总结,写好日记了。那么什么样的日记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观察日记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实用的观察日记范文锦集六篇

观察日记 篇1

  我们科学小组养了许多田螺,小组活动时,我们就聚集在科学教室里观察它们的生活习性。

  田螺是一种背上长有螺壳的软体动物,大的足有乒乓球那么大川啡j就做芝麻粒。它们大都栖息在微生物众多的水塘和小河沟里,偶尔也随波逐流到水田里安家。黑绿色的螺壳非常坚硬,顶头尖,开口大。硬壳上有一条凹陷的螺线,从尖顶端盘旋而下,一直延伸到出口。螺壳口上有一个圆形的硬片,那就是螺盖。这硬壳就是田螺的房子,它走到哪儿就把房子搬到哪儿。它什么时候累了,就钻进房子里舒舒服服地睡上一觉。万一遭到“敌人”的袭击,只要躲进螺壳把盖儿一关,就平安无事了。要是哪只馋嘴的鸭子误吞了田螺,非得肚子疼不可。

  我们还发现了田螺出壳的秘密。只要想办法让田螺周围的温度稍微升高一些,田螺就乖乖地从壳里爬出来了。我们把一只田螺放在温水里,不一会儿螺盖儿轻轻地张开了,紧接着,田螺伸出一对鼓腿似的触角,悄悄地向四周探索一番,感到确实安全了,才把头慢慢伸出来,然后整个身子也慢慢腾腾地爬出螺売。邵只空螺壳就渐渐移到了它的背上。别看田螺的身子又小又弱,浑身肉乎乎的'没有一根骨头,可是它却能搬动比自身重得多的大螺壳,稳稳当当地往前爬,真是个了不起的大力士。

  我们轻轻地把田螺从水里取出来放在纸上。它的肉足就像一个吸盘,牢牢地贴在纸上,缓缓地向前移动,在爬行过的地方留下了一行湿湿的足迹。要是用手指轻轻碰一下它的头,它就立刻把身子缩进克里。过了好一会儿,它才又,小心翼翼地爬出来。我们抓住螺壳,试着把它从纸上提起来,没想到它竞连纸一起带了起来。它的肉足有这么大的吸附力呀!怪不得它背着那么大的螺壳都不摔跟头呢。一个同学从书包里拿出一块香橡皮,立在田螺前面不远的地方。田螺好像嗅到了香味似的,径直朝橡皮爬去,竞把橡皮给撞倒了。同学们哈哈大笑起来。后来,我们又把田螺放回水里,它高兴地翻过身来·利用水的浮力倒着游起泳来,而且越游越快,激起一串中小小的浪花。它的精彩表演引起了一片掌声,大家夸它是仰泳“健将”呢。

观察日记 篇2

  写科学观察日记是科学教师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指导学生长期坚持观察、记录,获得科学方方面面的知识,既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又培养了实事求是、勇于创造、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

  本学期,我在科学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融入了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并试图让学生的科学观察不仅仅局限在科学课堂上,而是更多地渗透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从许多常见的自然现象和生活现象中发现科学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发现了许多我们熟视无睹的科学现象,敢于对我们平时认为理所当然的解释提出质疑,并进一步用自己设计的实验来验证猜想,从而得出科学合理的结论,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然后把自己的所见、所思、所作、所想以科学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培养学生写好观察日记呢?

  一、提高创新能力,从培养科学细致的观察能力开始。

  观察是一种基本的认识活动,贯穿于人们科学研究、社会生活和日常生活之中。科学的观察作为一种思维活动,是将现在的观察与过去观察获得的经验联系起来进行加工改造。观察能力是发展学生认知能力的基础,也是构成学生创新能力的基本因素。观察是“源”,创新是“流”,只有使观察与思维互相渗透,才能促进学生的想象力,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只有善于观察,才能创新。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首先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开始。

  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深入细致观察的品质,学会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根据科学学科自身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但是,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不是自发形成的,而且学生的年龄特点又决定了他们不知如何去发现、研究、探索,这就需要教师去引导、去帮助、去启迪。众所周知,科学课以实验为主,而几乎每个实验都要进行观察,所以,在实验过程中,我总是提醒学生动用一切感觉器官去全面观察。一是用眼看,眼是最重要的观察器官,如果不用眼仔细看,实验中的现象会“昙花一现”,要时刻提醒学生注意用眼观察每一个微小的环节,每一步细小的变化,如在做液体的热胀冷缩实验时,我“将装有红水、橡胶塞和细玻璃管的烧瓶放入装有热水的水槽中之前,要求孩子们睁大“火眼金睛”仔细观察,当我把烧瓶刚放入热水的一刹那,细管中的液面先是下降,然后就上升了(因为刚开始烧瓶受热体积增大,液面就下降;之后瓶中液体受热膨胀,体积增大液面上升),由于孩子们观察细致,发现了这稍纵即逝的现象,有十几个孩子异常兴奋,叙述了看到的现象,并且把今天的实验写成了心得,其中有个孩子就说:“老师让我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我用善于发现的眼睛看到了科学的光明。”二是鼓励学生观察时不局限于看,也可以用手摸、用耳听、用鼻闻、用舌尝(保证安全情况下),如《观察水》一课(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分辨牛奶、水、白醋的活动中,我没有急于让学生分辨,而是和他们一起探讨可以用哪些方法观察,当孩子们了解到观察不光是用眼看,还可以用鼻闻、手摸、舌尝时,我又进一步和他们探讨分辨牛奶、水、白醋观察的顺序:先看、看不出来再闻,闻不出来再尝(仅限于安全的情况)孩子们掌握了方法,顺利地完成了观察分辨。学生就尝到了做“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喜悦,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反复强化练习,学生的观察能力就会大大提高。这样,学习兴趣促进能力提高,能力提高又促进兴趣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二、鼓励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独特的观点。

  从去年上学期,我就开始培养学生写科学观察日记与科学小论文,到现在已有近两年时间。一开始,我让同学们写在日记本上,每周两篇。写了一段时间,我发现有一部分学生存在应付心理,纯粹为写观察日记而去观察,还有个别抄袭网上作品的现象。于是,我就向同学们讲明写观察日记的重要性,告诉他们每一个伟大的发明都是从观察开始的。为了保证质量,改为每周一篇。一开始学生观察的范围比较局限,视野比较狭窄,喜欢写一些常见小动物、植物的观察日记,如小狗、小鸡、蚂蚁、乌龟、金鱼、滴水观音等,学生的每篇观察日记我都及时认真批阅,对写得好的同学进行表扬鼓励,并指出不足之处,让学生修改,在班上范读,还制定了相应的奖惩制度。这样,学生写观察日记的积极性高涨,质量也大有提高,有时还经常向我提一些自己弄不明白的科学问题,亲自动手进行一些科技小制作。这样经过一段时间,涌现出了一批写得比较好的同学,而且在写科学日记的过程中渐渐养成了善于观察、积极动脑、勇于质疑的好习惯。

  随着网络科技的普及,我了解到班里有半数同学家里都上着网。于是,今年上学期,我就要求家里能上网的同学每人建一个博客,把日记发表在博客上。不限数量,但一定要有质量,到现在有一部分学生写的博客已相当好了。有这么几篇观察日记我印象比较深刻:今天爸爸买回了活虾,我自告奋勇帮妈妈收拾虾——挑虾线,当我细心的挑虾线时,突然发现了一个问题,活虾为什么不流血呢?问妈妈她说也不清楚,于是我赶紧上网查,原来,虾是有血的,只不过他的血液是淡蓝色的。在动物界不只血红蛋白一种,还有血褐蛋白,血绿蛋白、血蓝蛋白。例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就是血液中含血蓝蛋白,是一种含铜的呼吸色素,也能通过与氧结合和分离来运送氧气,和氧结合后是淡蓝色的,而脱氧后是无色的。这就是在贝类或昆虫、虾蟹中从未见流鲜红的血的原因。我拨开虾的身体仔细看了看,果然有点发蓝,但不明显。生活里处处是科学呀!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总之学生在发现问题,进而自主解决问题,并以科学观察日记或小论文的形式表达出来的过程中,不仅仅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而是自发自愿进行的,并乐在其中,时间长了就形成了一种良好的观察习惯。通过观察能够发现许多生活中经常被我们忽视的科学问题,积极动手动脑,敢于向“常理”挑战,向“权威”挑战,破陈出新,既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培养了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大有裨益。

  三、欣赏品析学生的作品,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快乐。

  日记写完后,对日记的欣赏评析能激励学生更好地写作。我对学生的日记批改后,每周进行赏析,先挑有普遍性优点的日记让学生范读,然后及时表扬,以调动学生积极性。如连续多次观察记录的、实事求是的、有科学新发现的,我都拿来读给全班同学听,并给予点评。被读的同学受到鼓舞,听的同学也羡慕并奋起追赶。教师的点评,能给全体学生一个明确的方向,这样的日记赏析,既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有效方法,又是一次科学发现的交流盛会。

  观察日记是学生持之以恒的体现,也是认真细心观察的结晶,“最平常的东西说不定是最新奇的东西,最微末的存在,有可能是最伟大的存在。”在平常的科学教学中,我将继续悉心指导学生写好观察日记,让观察日记成为攀登科学高峰的阶梯!

观察日记 篇3

  4月12日 气温25度 星期日

  这天,我把蚕卵拿出来,铺在白纸上,放在一个纸盒里,盖上扎好孔的盖子,放在桌上。注意不能让太阳晒到。蚕卵逐渐变大、变白、透明。

  4月20日 气温27度 星期一

  蚁蚕孵出来了,我把准备好的新鲜桑叶切成条状喂给蚁蚕吃。

  注意:必须要让蚁蚕吃饱吃好,喂养的桑叶必须要持续新鲜干燥,并要经常清理粪便和残叶。

  4月28日 气温27度 星期二

  又过了一个星期,蚕宝宝有一些反常,不吃桑叶,有时一动也不动。这就是蚕宝宝要蜕皮的现象。蚕宝宝一般每隔一周蜕皮一次。经过4次蜕皮之后,蚕宝宝比以前更白、更胖了,再经过一段时光的`生长,就不再吃桑叶了,身体也发亮了,这时的蚕宝宝就要开始结茧了。

  5月21日 气温29度 星期四

  一早,为了方便蚕宝宝结茧,我用木棍给蚕宝宝搭了一个架。放学回家,我发现小木棍上有一些凌乱的茧丝,可能是蚕给自我结茧制造的支架吧。没有两天,蚕越来越小,被它吐出的超多的丝包围住,就这样,蚕茧做好了。真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这就是我所观察到的蚕的生长过程。

观察日记 篇4

  第四天过去了,迎来了第五天。我很开心,因为今天是我观察黄豆的`第五天。

  我又走进厨房,掀开那布,出现在我面前的是新的面孔:黄豆芽上又长出了芽!我赶紧拿给外婆看。外婆说:“这不是芽上生芽,这是黄豆芽长出了根,快给它淋点水吧,要不它会死的。”我听了,给它们淋了一点水。

  黄豆芽的根长在芽上,芽又越长越大。根有7至9条,每一条都那么细小,好像是须根。

观察日记 篇5

  观察目的:为了强调主题,实地观察在顾客心目中到底是中国商品好还是外国的好。

  观察地点:兰溪城东市场某手表柜台。

  观察人物1:店主,约摸30岁左右的中年妇女,短发,致命法宝:一双尖锐的眼睛,能察言观色,一眼看穿顾客的心思。还有一脸春风般的微笑,格外地吸引顾客。

  观察人物2:顾客,一个年过半甲的老爷爷,牵着孙子,到柜台是为了修自己的老牌手表,和店主侃侃而谈手表的历史。

  观察人物3:老爷爷的孙子,约8岁左右,目的是买手表。他撒娇要买有米老鼠图案的手表,纠缠不休。

  我悄悄躲在手表店旁边的礼品店,一旁表姐正在选礼物,我缄口不语,默默观察他们的一举一动。老爷爷牵着他的顽皮的孙子,在几个柜台前犹豫不定,最后还是决定到那阿姨的店里去一览上下。

  店主接过老爷爷的手表,里外仔细揣摩打量了一番,惊诧地问:“这手表有好几十年了吧!”说完,抬头看着老爷爷。老人写满皱纹的脸松弛了起来,他骄傲地得意说:“我在年轻的时候就买了它,从来没出过什么问题,是老牌子了,现在大概是碰水了!”一旁揪着衣角的孙子时而看看柜台里的手表,时而又低头沉吟着什么。老人斜眼了看着柜台里各具特点的手表,上面满是些密密麻麻的英文。他皱起了眉头,深邃的眼仿佛在回忆漫长的过去。他感叹了:“现在的手表真是五花八门,以前那些老牌子都找不到了!”店主点着头,精明地划算着:“这手表你下午来取吧!你孙子要不要买一只,最近的新货卖得很好!”小男孩猛一抬头,瞪着大眼睛,摇晃着大脑袋,开始精细地挑选。他一眼就盯住了一只米奇的手表,焦急地对爷爷说着:“爷爷,快给我买,我就要这只了!”而他爷爷似乎不太满意他的决定,严厉地说:“这种手表不好用的,换一只,喏!那只蓝色的,你表哥卖过,还是杭州的!”“我不要,我们班的同学都有的,就是这个有米老鼠的,他说是他妈妈从外国带回来的,我就要买这只!”小男孩带着哭腔“央求”着。老爷爷朝他狠狠地瞪了一眼,一边店主竭力护着小男孩:“这个手表款式是外国进口的,这几天特别好卖,你就让他买吧!”“我呢,外国的东西还是不太信,这么小的孩子就戴着外国牌的手表,成什么了!”老爷爷反驳着。

  事情白热化了,局面有点僵持。小男孩在一旁撒娇,摇摆着身子,不情愿地看着那可爱的手表。那米奇表上有一只活灵活现的米老鼠,外表镶括着一层淡淡的金边,却闪闪发亮,秒针嘀嘀地不停地走着,似乎在催促着男孩。

  而那蓝色的手表就逊色多了,既没有引目的外观,也没有可爱的包装,被抛弃在冷落中。我突然想起了有关的一些数据:在20xx年中国进口手表市场,世界名牌——瑞士手表零售量占51.3%,零售额达到了84.8%。哈尔滨20xx年度瑞士表销售额估计在1.8亿元人民币左右。最近,瑞士艾美“匠心系列”新型号手表又登陆中国了,可见,瑞士表已在中国市场稳固地立足了。尽管在国内市场上,国产表以70%的市场占有率顶住了洋手表的冲击,在“进帐”上却成了尴尬的30%。还有一个例子:从四五元到二十来元的`石英表在市场上畅销多年,而中高档的机械表则成了洋手表的天下。我国不是钟表强国,仅处在全球钟表业金字塔的基座。处于金字塔尖的瑞士,年产钟表仅占全球产量的3%,却能揽下全世界40%的出口额。有些人责备一些“哈外”的人,中国人民偏向外国商品,这也是我司空见惯的,外国商品对我们来说是富有感召力的,它是新颖的化身,它让一些足不出户的人们慕名而着迷,渐渐地完全信赖,甚至已远远地超过了中国。畅销的中国商品是因为有忠诚顾客这一坚强后盾。然而,如果连我们这中国市场的主宰者也对中国商品失去信心,那么,中国的商品何以在世界这大舞台上立足?价廉物美是中国商品持久的公众形象,它让一些外国投资者倾倒,更让我们这些华夏儿女,炎黄子孙骄傲,因为我们始终相信,从开辟丝绸之路那一刻到现在的繁华市场,它永远是别树一帜,永远是最棒的。现在呢?不仅要让中国商品再崛起,成为世界上销售量的“No.1",更重要的,是我们的鼓舞,相信中国商品,它会更棒的!

观察日记 篇6

  今天,早早完成作业,我和孙天乐到妈妈学校去玩,我们来到后操场,那里空无一人,我提议去挖蚂蚁窝。说干就干,找来了几根木棍,开始寻找蚂蚁洞。

  我们走进一颗大树,发现好几个蚂蚁洞。慢慢蹲下来,用木棍挖了一会儿之后,从土里钻出来了几只大蚂蚁,我连忙将它们一一捉住,放到我带来的瓶子里,并往里面撒了一些泥土。这时,我看到有几只蚂蚁爬上了灌木丛,过了一会儿,它们搬运回去来了十几只蚜虫,你会很奇怪,蚂蚁为什么要把蚜虫运回去,是不是要把蚜虫吃掉?其实,蚂蚁是为了吃蚜虫粪便,因为蚜虫粪便里含有糖分,蚂蚁喜欢吃甜食,所以才将蚜虫运回巢中,并不会去伤害它们,有时为了保护蚜虫,蚂蚁会去进攻蚜虫的天敌——七星瓢虫。

  蚂蚁们在夏天和秋天中收集食物,以便在寒冷的冬天里食用,蚂蚁的力气很大,可以拖动比自身重很多倍的东西。如果遇到体型很大的猎物,如蚱蜢、蝗虫、螳螂等。所有的.工蚁都会出动,将猎物置于死地后再将猎物拖回洞中……

  这次观察蚂蚁让我对昆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今后,我要细心观察更多的昆虫,了解更多有关它们的知识。

【观察日记】相关文章:

观察大蒜观察日记10-26

观察动物观察日记11-13

观察丝瓜的观察日记03-18

观察蚂蚁的观察日记02-26

蒜苗观察观察日记04-27

观察金鱼观察日记01-04

观察绿豆观察日记02-03

观察日记02-21

观察日记04-23

观察的日记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