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日记

时间:2022-04-16 09:50:50 清明节日记 我要投稿

清明节日记模板汇总5篇

清明节日记 篇1

  清明节的三天假期里爸爸、妈妈还有姥姥准备去瓜洲探古寻幽,去看看那里的古渡,当然也不能落下我这个小驴友。

清明节日记模板汇总5篇

  来到了瓜洲,一排排陈旧的房屋映入了我们的眼帘。我们是坐出租车去的,当时是晚上,路旁几盏路灯散发出微弱的光芒,街道两侧廖若星辰的几间商铺,没有大城市那样的.喧闹,一切都是那么安静。为了好找住宿和吃饭的地方,爸爸让司机把车开到最繁华的街上,司机说:这就是最繁华的地方了。我们还没反应过来,司机又说了一句这里就算好的了,有的地方连路灯都没有呢。啊?我吃惊地张大了嘴。这与我想象中的差别太大了,妈妈看出了我的疑惑,对我说:瓜洲以前是很繁荣的,是车辆、行人过江的必经之路,后来由于一座大桥(润扬大桥)的建成,使瓜洲逐渐冷清起来,沦落到今天这种地步。

  第二天一早,我们来到了瓜洲船闸旁,我们站在船闸上方的桥上,当时我没有注意到它是什么,只顾着看桥下水里的漩涡,走吧,漩涡有什么好看的?!我极不情愿的跟在妈妈后面慢悠悠地走着。突然我听到了轰轰的声音。声音不大,不仔细听还真听不到,妈妈!我大叫一声,妈妈没有回过头来,唉,我只好先把姥姥吸引过来了,我跑到姥姥身边,用力把姥姥拉了过去,这回妈妈才走过来。

  咦?水闸怎么开了?我和姥姥赶紧跑到桥那边看,啊!我叫了一声有船要过来了!我们兴奋极了,兴致勃勃地看着,船慢慢驶来,我惊奇的发现船上竟然有只鸡,鸡看着滚滚的河水,被吓傻了。船停在一边,可水闸怎么还不关上呢?我发现原来还有一艘船要进船闸,接着又是一艘船。水闸慢慢关上,可是前方的船闸为什么还不开呢?爸爸告诉我:你看闸里水面比较高,现在要放水,等水面和前方的水面平齐时,船闸再开。 "原来是这样啊!我点了点头。我们站在桥上等着,水一点一点减少,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船闸开了,船排着队朝着前方驶去……随后我们去了古渡公园,还有为纪念杜十娘而建的沉箱亭。

  这次来瓜洲我有不少收获,知道了船闸的奥秘,还知道了更多有关瓜洲的诗。

清明节日记 篇2

  坐车时,我一直在想:草莓棚里的草莓是不是很大,甜不甜,红不红……我带着这些疑问,进入了草莓棚。草莓棚里非常温暖,还有许多蜜蜂在飞来飞去。刚开始的时候我有点儿害怕蜜蜂会蜇我,后来,妈妈告诉我,这些蜜蜂是采花蜜,对草莓有益处,只要我们不去惹它们,它们就不会来蜇我们。我就不害怕了。这里的草莓又大又红,尝起来非常甜。它们有的还奇形怪状,有的像小扇子,有的像辣椒,有的像贝壳,还有的像小手套……我摘了几个很大很大的草莓,它们比我张大的嘴还要大。草莓棚里的草莓苗一行一行的,凸起的地方种草莓,凹下去的.地方让人走路。大家知道该怎么摘草莓吗?用手捏住草莓上面的藤蔓,然后用手把藤蔓折断就可以把草莓摘下来了。我一边摘草莓一边吃草莓,可享受了。

  我和哥哥比赛摘草莓,我在南边的那一横排摘,哥哥在北边摘,我摘了五个,哥哥才摘了两个,当我已经摘了半盆又大又红的草莓时,哥哥才摘了一盆的三分之一,最后我先摘满了一盆草莓,哥哥很奇怪,为什么我比他摘得都快,我说:“因为这一排的草莓多呀!”我赢了哥哥,可高兴了。

  农民伯伯用辛勤的耕耘换来了又大又甜的草莓,我们也要努力才会取得进步。

清明节日记 篇3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到了,妈妈带着我去乡下扫墓。俗话说,清明时节雨纷纷,今天也不例外,天阴沉沉的,还不时飘着几丝细雨,好像是云姐姐悲伤的眼泪。

  一路上,我坐在车子里,心情有点复杂,既怀着踏青的喜悦,又怀着祭奠的沉重。只见窗外的麦苗像是给田野铺上了一张绿色的地毯,郁郁葱葱。经过了麦田,金黄的油菜花在我眼前闪现。不知不觉,车子已经到达了目的地——阁老山。现在,该登山了。由于下雨的关系,山路十分泥泞,咱们小心翼翼地一步步向前走去,耳边不时传来小鸟演奏的哀曲。不一会儿,来到了一片竹林前。只见一棵棵青竹长得青翠挺拔。穿过竹林终于来到了太太的坟墓前。

  咱们首先清理坟墓旁边的杂草和藤条,还给坟前的两棵松柏施了肥。接着咱们把事先准备的清明团子、水果等放在墓前。然后爷爷开始在坟前烧纸钱。大家轮流在太太的墓前祭拜。这时我发现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眼睛都红了,我想起了太太生前对我的疼爱,也禁不住掉下了眼泪。一阵风吹来,树叶发出“沙沙”的.哭泣声。祭拜结束后,大家正准备往回走,爷爷忽然说:“还不能走,大家检查一下火烛。”说完,只见爷爷拿起铁铲把刚才的纸灰一点点埋在了坟前的黄土下,我看到后也连忙去帮忙。

  在往山下走的路上,我忽然想到了去年地震中遇难的人们,于是问妈妈:“那些地震中遇难的人们会有人在清明节纪念他们吗?”妈妈说:“当然有,你能在今天这个日子想起他们也是对他们的一种思念。”

清明节日记 篇4

  放风筝是清明前人们最爱玩的游戏。风筝,在我车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据传说,在春秋时期,有位公输般,即神话中的“鲁班”,会做木鸢,削竹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南北朝时期,梁正武帝在台城被侯景叛军围困,大臣羊侃曾用风筝系上诏书,招来援军救驾。风筝最初的作用只是军事上传递消息的工具,以后逐渐演变为一种娱乐玩具。

  放风筝,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唐代诗人高骈写有《风筝》一诗:“夜静弦声响碧空,宫商信任入来风;依稀似曲才堪听,又被风吹别调中。”风筝真正的命名,《询刍录》记载:风筝,即纸鸢,又名风鸢。五代时李邺于宫中作纸鸢,引线采风为对,后于鸢首以竹为笛,风入笛管发出悦耳之声,好似“筝”鸣,俗称风筝。

  起初只限于皇宫贵族中的公子佳人玩赏,到了宋代以后,才成为民间群众喜爱的一种活动了。风筝既是一种美丽的民间工艺品,又是大众娱乐品,历来爱到文学家的传唱。《北京竹枝词》也对风筝有生动的描绘:“风鸢放出万人看,千丈麻绳系竹竿。天下太平新样巧,一行习上碧云端。”早在清朝时,风筝已在扎、糊、绘、放四艺上发展到相当精致的程度。曹雪芹在北京西山“穷居著书”时,细究风筝扎糊之法,还写了《南鹞北鸢考工志》一书。书中详细介绍了翼燕、双鲤、彩蝶、螃蟹、宠妃、双童等四五十种风筝的扎、糊、绘、放等技法和工艺。此外,古代放风筝又是与放晦气联系在一起的。《红楼梦》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林黛玉不妨将制作精巧的风筝放掉。李纫劝她:“放风筝图的就是这一乐,所以叫放晦气,你该多放些,把病根儿带去就好了。”而当紫鹃要去拾断了线的无主风筝时,探春又劝阻:“拾人走了的,也不嫌个忌讳?”可见古时放风筝是人们消灾祛难的手段,不能去拾别人的风筝,以免沾上别人的晦气。也有人在放风筝时,把所有的烦恼写在纸上,让它随风筝飞上蓝天,认为一切烦恼都会随风而去。

清明节日记 篇5

  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一个祭祖的日子。很多人会选择在这一天去扫墓,但就扫墓这一件事初中作文就引发了诸多隐患。

  一些年迈的老人,喜欢根据家乡的传统,烧香磕头,用一些迷信的方法来上坟。但近几年来,非理性、非科学、非文明的祭祀之风愈刮愈烈,这个清雅深沉、诗意浓郁的.节日却变得“火气十足”“俗气四溢”,搞得死者不安生者烦。一部分人在清明祭奠中一些不良文化开始泛滥。在纸扎的冥器中,“别墅”和“奔驰”、“宝马”等祭奠品竟很有市场。有些人还振振有词,逝者生前没有享受过如此高的待遇,死后就尽情的享受吧!这样不仅浪费金钱,还破坏环境。这种祭祀方式,会让中华祭祀文化步入歧途,最终会是社会的悲哀。

  在过去,清明节大家除了上坟之外,还去郊外踏青,古代人喜欢在这一天踢蹴鞠,还有荡秋千、放风筝、植树等等,每一项习俗都有着一个耐人寻味的传说,大家代代相传,最终成了清明节的习俗。

  现在,大家都讲究文明祭祀。不破坏环境,有的在网上发表自己对祖先的想念,有的去烈士纪念碑献花圈,学习伟人的事迹……让我们增长见识,感受伟人的一代风采,还保护了环境,发扬了中华民族的美好传统。

  清明节,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是我们缅怀先人的日子,让我们用更加文明的形式来寄托我们的思念。

【清明节日记】相关文章:

清明节日记04-16

清明节的日记04-18

★清明节的日记04-18

★清明节日记04-18

清明节日记11-01

清明节日记精选04-08

清明节日记04-05

清明节日记06-17

清明节的日记06-28

关于清明节的日记:家乡的清明节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