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日记网>情感日记>生日日记> 初一学生日记

初一学生日记

时间:2021-12-15 13:05:07 生日日记 我要投稿

关于初一学生日记范文集合四篇

  很快一天又过去了,我们一定有不少所感触的事情吧,因此我们要写好日记了。如何把日记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初一学生日记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关于初一学生日记范文集合四篇

初一学生日记 篇1

  9月20日 星期五 晴

  今天,我种下了六颗带着希望的黄豆,我先是在楼下找来了许多细沙,再把细沙装进一个小花盆里,然后在花盆里用铅笔插了几个小洞,把黄豆小心翼翼地放进了小花盆,最后用手指将小黄豆埋起来,放在了我家的阳台上,用小水壶精心地浇透水,耶!播种完成了,真激动啊!盼望它们六个能快快长大。

  9月23日 星期二 晴

  今天放学回家,我把作业做完了,就去把我的小水壶装满了水,为我三天前种下的六颗小黄豆浇水,当我正准备浇水时,我惊奇地发现,呀!有两颗小黄豆发芽了!我高兴地又唱又跳,兴奋地不知怎么形容。我轻轻地碰了一下小黄豆发的芽,哇,软软的,真舒服!那白色的小芽尖尖的,像一头小牛弯弯的角,只不过是白色的,嫩嫩的,让人看着忍不住想用手去轻抚它。

  9月25日 星期四 晴

  下午我放学回家,急急忙忙地跑到阳台上观察我的黄豆,黄豆的芽足有三厘米高了,洁白的芽上有一点点绿色的小茎,我连忙反应过来,噢,原来要长叶子了,那根白色的`小芽上长的一点点的叶茎真像一条全身长满小刺的蚯蚓。其它的四颗小黄豆也发芽了,那些小芽真是太可爱了。我连忙找来小水壶,为我的劳动成果浇水,希望它们能更快地长大。

初一学生日记 篇2

  空气中缓缓地融入一股清香,从小小的茶杯中袅袅升腾,缕缕香烟扭动着婀娜的舞步,一点一点向外扩散,氤氲缭绕,挑拨心弦,令我陶醉。

  喝茶的习惯是从老爷那边学来的,潮湿的阴雨天,干冷的乌云天,冲泡一杯花茶,看干瘪的花在水中绽放,散发幽香,的确是一剂治愈的良剂。

  我最喜欢的当是菊花茶了。干瘪的菊花长相不讨喜,细小的花瓣害羞地贴着青绿色的蕊,小心翼翼的把自己裹成一团。但是一旦放到水里,温热威烫的开水便会使它放松下来,叶片慢慢舒展,铺散出很大一朵鲜嫩的花来。白色的小菊花浮在水面,黄色的大菊花则浸在水底,慢慢将味道寡淡的开水添加上自己的味道。如果在茶底铺些枸杞,那观赏起来更别有一番滋味,令我沉醉了。

  尤其是在冬天,捧上一杯菊花茶,轻嗅清香,温热的触感会从茶杯传至手心,一直蔓延到身体各个部分,感受那份陶醉感、温暖感。抿一口茶,淡淡的清苦瞬间充盈整个口腔,刺激着舌尖上细腻的味蕾,会迅速使自己提起精神。茶紧接着抵达咽喉,苦涩感却早已尽逝,留下的还是清香。

  菊花茶把原有的'清香在泡茶之际一展无遗,令自己仿佛置身于花园中:采撷鲜嫩的花苞,大片大片的花围绕着自己,暖暖的阳光细细碎碎的落下来,蝴蝶围着花儿起舞------那场面就够令我陶醉了。

  菊花茶性淡,不喜把茶水染成大红大紫,只留刺激给品茶者。让人品懂经过滚烫煎熬必会留下清香,获得绽放的新生;让人品懂苦涩只是暂时的,必然会苦尽甘来;让人品懂好的终会有一天被发掘,被欣赏。人生不也是如此吗?难怪陶渊明“独爱菊”了!

  品一口菊花茶,让我陶醉;掬一缕菊花香,让我陶醉。清香宜人,不愧于它们的外表,不愧于它们的内心。

初一学生日记 篇3

  一年结束了,在除夕夜是团圆夜,家家户户都张灯结彩的,庆祝一年平安结束,新的一年好的开始。

  在除夕这天,家家都忙着贴春联,我们家也不例外,而且每年家里的对联还是由我来贴的.。其实这贴对联的学问也蛮大的,你去年时只要一看这对联你就会知道这一家人在新的一年里的希望与打算,也会知道在过去一年里这家人家里发生了什么喜事,你看这对联神不神呀。

  在这一天最高兴的还是小朋友们,他们早早地就叫着让大人接年了,因为接完年后就可以放烟花了。放烟花时,几个小孩子在旁边叫着,跳着,那高兴劲就甭提了,就连大人也都被他们感染了跟着叫起来。放完烟花一家人围在桌前吃团圆饭,最有趣的就是吃饺子了,而且这吃饺子还能吃到钱,谁吃到钱了那谁在新的一年里的运气将是最好的,所以大家都争着吃,看谁也抢到那个有钱的饺子,但不管吃到的也好,没吃到的也好,这种抢着吃饺子的气氛是最难忘的……

  除夕夜是最难忘的一夜!

初一学生日记 篇4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据《历书》记载“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节是 一个纪念祖先的日子。

  在我的老家保康,清明节习俗的形成要上溯先楚时期楚人的祭祀活动。

  楚人祭祀的对象分为“天神、地抵、人鬼”。其中,楚人祭祀包括祖先在内的人鬼的主要方式是墓祭。楚人墓祭分为腊祭和春祭。腊祭就是在阴历腊月23日小年之后,楚人给死亡亲友的坟墓上坟, 其主要方式是烧祭火,送灯,给坟墓培土。这种风俗主要源于楚人崇火,希望祖坟上冒青烟,后人香火延续不断。腊祭活动以家庭为主。

  公元前1043年,第一任楚子熊绎在荆山立国,定都丹阳,也就是现在的保康县马良镇重阳。那时,楚人就开始了春祭活动。

  楚人春祭十分隆重。当河边柳树刚吐翠抽条时,楚人便相约到来到祖坟地,修理坟前拜台,植松柏保风水,给坟墓培土,而且坟上的土堆的越高越好。另外,楚人还割去坟墓四周的.杂草、荆棘,然 后集中烧掉。这些整理坟墓环境的工作结束后,楚人便挑来饭菜,众人席地而坐。族长先在坟墓前的拜台上摆放酒、菜、饭,然后又磕头,依次叫死去的祖宗吃饭。完毕,众人方可用餐。

  楚人这种风俗主要体现楚国早期的政治是以宗法统治为主。宗法统治是族长说了算,族长通过这种墓祭活动,凝聚人心,教育后人不忘记祖宗功德,启迪后人光祖耀宗。同时,族长也通过这种春祭 方式惩恶扬善。在楚国早期,常有不孝之子在春祭中被族长拉到祖坟地处死。

  保康的清明节还有一个传说:相传从前荆山有一个书生,他的父亲为了让他能够继续读书求士,在伐木中被树木砸死了。书生安葬了父亲后外出考学,到了清明节那天也没有给父亲的坟墓上插清明 吊。有一日夜里,书生梦见了父亲。父亲指责书生不孝,让他在阴间倍受折磨。原来,到了清明节这天,阴间要举行清明大会。每个亡灵要高举着清明吊参加评选,看谁的清明吊漂亮。没有清明吊的亡 灵则被赶出会场,被罚苦工。听罢,书生赶快跪下给父亲磕头,哭着承认自己的过错。哭着哭着,书生醒了。书生便把自己在梦中见到的情景告诉给荆山的人们。第二年清明节前夕,书生给父亲的坟墓 上插满了清明吊,以弥补自己的过错。从此,不管是再忙的荆山农人,还是再远的异地学子,总是在清明节前夕回到故里,为亲人的坟墓插满清明吊。

  这个传说证明了一个事实:人们在清明节祭祀活动中感恩前辈,教育后代要孝顺父母。

  现在,清明节祭祀上坟插清明吊成为保康当地习俗已得到很好传承。远在千里之外保康人,如果不能回来,便打电话拜托他人代插清明吊。

  保康清明节的这些习俗,都是为了怀念死者,祭奠先人,教育后代不要忘既自己是炎黄子孙!

【初一学生日记】相关文章:

初一学生的日记12-07

初一学生军训日记11-06

初一学生心情日记04-15

初一学生军训日记06-21

初一学生心情日记06-21

初一学生日记06-20

初一学生优秀日记03-20

初一学生写旅游的日记04-08

初一学生日记大全04-02

初一学生叙事日记范文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