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日记

时间:2022-10-02 09:58:31 数学日记 我要投稿

有关数学日记模板汇编10篇

  转眼一天又过去了,一定会有值得记录的想法吧,是时候写好总结,写好日记了。但是却发现不知道该写些什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数学日记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关数学日记模板汇编10篇

数学日记 篇1

  7月27日星期日晴

  数学魔方

  今天,我在一本书上看到一道题:一个九宫格,在里面填上1至9,使九宫格横、竖、斜加起来都要等于15。一开始,我试了好多次都没有成功,后来我发现了一个规律:只要7、8、9不碰面,5永远在中间。我又用这个诀窍做了题,果然好做多了,我一下子就做了出来。我是这么做的:先在最中间填上5,在5的上面填9,左面填7;右下角填8;然后我算了算,在5的下面填1,右边填3;我再在左上角填2,左下角填6;最后在右上角填4,就完成了。我又检查了一遍,确定我做对了。

  这道题看似挺简单,做起来却有些难,真有趣呀!

  7月30日星期三晴

  菱形和棱形

  假期里,老师让我们“写话”,爸爸检查我的“写话”时说我的一篇“写话”中的一个字写错了,不是零形,我问他是什么形?爸爸说:“是ling形,但不是这个零。”他就去查字典。过了一会儿,他说可能是棱形,我不太相信,就到电脑上查,出来的结果是“菱形”。简单地说,棱形和菱形的区别在于棱形是立体图形,菱形是平面图形。我和爸爸恍然大悟。

  8月5日星期二多云

  举一反三心得

  上学期,数学老师让我们买了《举一反三》这本配合学习的书。老师让我们每天做完作业看一会儿,我坚持每天都看,理解了许多难题。

  假期里,我早上先在床上看半个小时或一个小时的《举一反三》,里面的'题我有些不会做,按照上面的思路想,就觉得简单了一些。有时候我也会创新思路,比如第22周巧填竖式(二)里面的举一反三1,我就跟王牌例题1上的算法不同:题面是A、B、C分别代表三个数,让你求出代表什么数,竖式是ABC+ABC=478。上面的算法比较复杂,我是直接算478/2,就简单多了。有些题用书上的方法算也很简单,更多的时候我用书上的方法算。

  《举一反三》是一本很好的书,它对我的成绩有非常大的帮助!

  8月8日星期二多云

  有趣的数学

  今天晚上我去学跳舞,因为没有带水。所以,我们要去超市买一瓶矿泉水。平时都是妈妈买的,所以我都不知道一瓶水是多少钱?

  妈妈给了我一元钱,可是!售货员阿姨说不够,一瓶矿泉水要4元钱。哇!比我想象中贵了四倍。

  我又跑出去向妈妈拿钱,妈妈这次给了我十元钱,我就再给售货员阿姨。

  我自己算了算,10元-4元=6元,售货员员阿姨应该找我6元。我算得真准,售货员阿姨果然找给了我6元。

  我把剩下的钱交给了妈妈,妈妈夸我真棒!

数学日记 篇2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例如:买菜啦!买文具啦!量布啦等等,都需要用到数学。

  有一次,奶奶带着我去文具店买文具。我要了一枝黑笔,两枝红笔, 三枝蓝笔和三块橡皮分别要:1.5元;3元;4.5元和3元。一共要12元,可不知怎么,销售员居然说要25元,幸好我聪明盖世,不可一世。马上速算起来,才慌然大悟,要不然这13元钱就离我们而去了。

  在回家的路上,奶奶在一个劲儿不停得在夸我聪明,我红着脸说:“有什么好的,我学了数学就该在生活中运用呀!”奶奶听了高兴地说:“对了,这样才是学以致用啊!”.....

数学日记 篇3

  今天的数学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分数与整数相乘,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分数与整数相乘,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了,那么我们就要来完成今天的任务了,更生的'计算了解分数与整数相乘。

  我就那数学书上的第41页的例题3来做个示范吧。

  题目:黄花有50朵,红花比黄花多1/10,红花比黄花多多少朵?

  那红花比黄花多的多少朵的1/10?

  求红花比黄花多多少朵,就是求50朵的1/10.

  那就是把50朵黄花看做单位“1”平均分成10份,红花比黄花多这样的1份。

  那列成算是就是:50×1/10=5(朵)

  也可以是除法:50÷5=5(朵)

  答:红花比黄花多5朵。

  题目:黄花有50朵,绿花比黄花少2/5,绿花比黄花少多少朵?

  那就是把绿花看做单位“1”平均分成5,绿花比黄花少这样的2份。

  列成算式就是:50×2/5=20(朵)

  除法算式就是:50÷5×2=20(朵)

  答:绿花比黄花少20朵。

  通过我的介绍你一定收获不少吧!好了今天的数学课就到这里了,我们明天再见了,也许明天有更多的收获吧!

数学日记 篇4

  个月前,我们学习了分数。分数有分子、分母和分数线,比如:3是分母,1是分子,中间一横是分数线。3 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要用到分数,比如家有一本1250页的字典,有24个英文字母开头的部分,妈妈问我:每个字母的部分大概占整本书的几分之几?我想了一会儿,解题思路是1250除以24约等于501250除以50等于1250分之50约分为25分之1答:每个字母的部分大概占整本书的`25分之1。妈妈奖励了我 我还学会了比分数的大小,老师教了我们口诀:分子相同比分母,分母小的分数越大;分母相同比分子,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 老师还提醒我们,写分数时,一般先写分数线,表示平均分的意思,再写分母,最后写分子。

数学日记 篇5

  手指问答

  今年“五.一”假日的天气真不好,时而出太阳,时而下暴雨,大人都不想带小孩出门游玩。呆在家里真烦人,我只好跟妈妈玩“锤子剪刀布”的游戏,玩得正开心时,突然妈妈问我:“你有几个手指?”我说:“有10个对吗?”妈妈又问:“你有几个手指叉?”我高兴地说:“当然有10个喽!5+5=10(个)”妈妈笑着说:“你再仔细数一数。”于是我数了数,原来只有8个呀!妈妈接着问:“一个手指有几节?”“有3节”“一只手呢?”这回我不上当了,仔细算了一下,5×3=15节,我大声地说:“有15节”妈妈笑着说:“你又上当呢!”我不服气地算了起来,噢!原来拇指只有2节,3×4+2=14(节),一只手一共有14节呀!哎,我真是太粗心了。妈妈说:“虽然你只答对了一道题,还是很棒的!”

  乘法的初步认识

  今天,林老师叫我们乘法的初步认识,上课的时候,老师拿出一张图,问:“图上有什么?”大家争先恐后的回答,有的说是过山车,有的说是椅子,还有的说是气球……”“对,如果我们要计算这些东西一共有多少?要用什么方法?”同学们回答:“用加法。”老师又问:“如果要大家算出全校有多少个同学,你们用什么方法?”“加法。”老师说:“你们把一班一班的学生加起来要加到什么时候?”有没有简便的方法?”我们都说没有,老师说:“我们有其它的方法,你们信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的方法,那就是乘法。”

  经过老师细心的讲解,我对乘法有了初步的的认识。

  学习笔算减法

  两为书加两位数的笔算加法已经全部都学完了,同学们很期待下次会学什么呢?到了第二天,同学们一进教室大家就去看课程表,原来第一节就是数学课呀,大家开心的跳起来,体操做完,铃声一响,同学们跑进教室,迫不及待的.等林老师近来,林老师一进教室就看见同学们个个精神饱满也很高兴,就说:我们今天学笔算减法,然后仔细讲解,最后让我们记住最重要的一点是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1,同学听得津津有味!现在我学会了笔算加法和笔算减法,我的知识还更加丰富了!

  观察物体

  “观察物体”这个单元真有趣,没想到在观察的过程中也能发现这么多的数学知识。观察物体,一个人是不可能把它的全部都观察到的,要跟自己的学习小伙伴合作。观察时,应注意辨认物体主要特征,应边观察边想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形状有什么不同,然后与同学交流。我发现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圆形有无数条对称轴。镜面对称更有趣,比如镜子中的钟面3:00就是9:00,1:00就是11:00,原来跟实物的方向是相反的。

  角在美术中的妙用

  今天,我可开心啦!因为老师教我们从简笔画的作品中找角。

  我回家以后,就和妈妈一起玩这个游戏,妈妈先做了一个跳舞的姿势,她是这样子做的:我发现这里面有许多个角,我数了一下,有8个角,∠1、∠2和∠8都是锐角,∠3、∠4、∠5、∠6和∠7是钝角。我也做了一个做操的动作,我是这样做的:

  妈妈说:“里面有7个角,是锐角的有∠1、∠4和5,是钝角有4个,分别是∠2、∠3、∠6还有∠7,这些全部都是钝角。就这样,我们玩得不亦乐乎。

  原来,角和美术也有联系呀!数学真有趣!

  钟面上的数学

  我家有个正方形的钟,钟面上有3根针在赛跑。它们是时针、分针和秒针,最短的是时针,它跑得最慢,它跑1大格是1小时;接着是分针,它跑得第二快,它跑一大格是5分钟;最长的是秒针,它跑得可快了!转一圈就是60秒。我最喜欢分针和秒针,因为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走一圈是60分钟,也就是1小时;而秒针“滴答”一下就是一秒,60下就是1分,它们时刻都提醒着我们要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再仔细一看,钟面上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有5个小格,一共就有60小格。

  钟面上的数学真有趣啊!

数学日记 篇6

  这学期开始学十位数的乘法了,我一看到乘法就脑袋发胀,搞得我晕头转向。但今天的'经历让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学好数学。

  今天是我的生日,爸爸妈妈为了庆贺我的生日,买了很多菜。“厨师爸爸”系上围兜开始炒起菜来……

  “stop”!看见爸爸正麻利地拿起油壶要往锅子里倒油,我急忙喊道。今天居委的阿姨刚发了控油瓶,控制烹调用油可降低疾病风险,特别可以降低富贵病产生的可能性。在我的强烈要求下,爸爸只好采用控油瓶往锅子里倒油。爸爸显然不能适应用控油瓶做菜,才炒了一份青菜,就用掉了近50克油。

数学日记 篇7

  这一次黄金周,我们几个家庭结伴出去旅游,一路上大人们出了很多题目,让我们来解答。其中有一道这样的问题:

  有3个人被困在孤岛上,为了回到对面的陆地上,他们用仅有的一根木头做了一只船,这只木船最多载重90千克,而这3个人分别重40千克、50千克、60千克。怎样使用这只木船才能脱险?

  我们几个小朋友沉思了一会儿,高旸先开始发言了:“先让40千克的人和50千克的人一起乘船到陆地上,接着让40千克的人乘船回来。因为40+60 >90,所以只能让60千克的`人先回到陆地上,再让50千克的人乘船回来和40千克的人一起回到陆地上。”一松说:“第二次可以叫50千克的人,虽然50千克比40千克重,但最后还照样是5次。”爸爸说:“高旸和一松都说的没有错。”

  我也不甘势弱,胸有成竹的讲:“有一个更好的妙计,再到岸上叫一个30千克或30千克以下的人乘船来接这个60千克的人,然后一起回去,这样来回总共只要3次,不要5次了。”爸爸听了我的见解说:“这方法更简单”。

  全车人不约而同的为我鼓掌。

数学日记 篇8

  6月9日 星期一 晴转 阴

  下午放学时,班主任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道家庭作业,要求大家想办法测算一次性筷子的体积,并用数学日记的形式将测算过程记录下来。这道家庭作业,表面上是一次数学实践活动,实际可能寓意更深,因为一次性筷子的使用与环保有关。一回到家,我就静静地坐在书桌前思考这个问题。一次性筷子的形状是一个不规则的立体图形,样才能测算出它的体积呢?我思来想去,一会儿抓耳挠腮,一会儿摇摇头……,

  终于,有了一点眉目。我可以将一次性筷子放入装满水的容器中,这样容器中的水就会溢出来,溢出水的多少不就是筷子的体积吗?可是筷子比水轻,会浮在水面上,又该怎么办呢?可不可以用石头或胶布之类的东西将筷子固定住呢?我想应该是可以的,但这些办法测定起来又都太麻烦了,要是有更简便的方法该多好啊!经过冥思苦想,我终于自豪的笑了。

  6月10日 星期二 晴

  今天中午,我去餐馆买了一份盒饭,并特意要了几双一次性筷子准备做实验。一回到家,想到可以做实验了,心情真有点激动,但又夹杂着几丝恐慌,我可不想让第一个方案刚一出炉就遭到淘汰。为了验证实验方案是否正确,我专门测量了筷子的长度(20厘米)、厚度(0.35厘米)和两端的宽度(分别为1.6厘米、0.8厘米)。由于一次性筷子近似于梯形体,我便利用梯形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来计算筷子的体积,由计算结果可知,一次性筷子体积大约为8.4立方厘米。如果实验测得的结果和我所计算的结果近似的话,那么就说明我的实验是成功的.,否则,我就得另想办法。刚准备动手实验,一看实验用具还不够,所以只好等到明天了。

  6月11日 星期三 晴

  盼望的时刻总算到了,一放学,一路小跑地回到家里,放下书包后,我就迫不及待地拿起爸爸从单位借来的烧杯。接满水后,小心翼翼地将烧杯放在盆子里,确保烧杯中的水不漏撒。接着,我用小刀在筷子上刻了一道痕迹,把筷子分成了两部分,这一道痕迹就是筷子两部分的分界线,我准备分两次来测量子的体积。实验开始了,我紧张极了,心嘣嘣地跳,我拿筷子的手也不时发抖了,但我尽量克制住这种激动的情绪。我将筷子缓缓插入烧杯里,尽量不让筷子晃动,否则溢出来的水就太多了,测定结果就会不准确。当第一次将筷子的一部分插入烧杯中后,看到烧杯中的一些水溢到了盆里。烧杯再装满水后,又将筷子的另一部分插入其中。

  最后,我将两次溢到盆里的水倒入另一有刻度的烧杯中,这样就得到了筷子的体积。结果,我失败了。实验测得的筷子体积只有3立方厘米,跟我计算的筷子体积相差甚远。起初,我还有些不相信,经过反复思考,我终于明白了失败的原因。原来是因为烧杯的口径太大了,即使烧杯没有装满水,人的视觉也会看成是装满的,加之筷子的体积又太小,且烧杯的刻度又过大,导致了实验结果的偏差。因此,我得改进改进实验方法才行。相信我会成功的,不是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吗?

  6月12日 星期四 晴

  自从第一次实验失败后,我就捉摸改进的方法,可是就是想不到一种简单可行的办法。这天中午,爸爸,妈妈有事没有做饭,于是我们决定到外面吃饭。到餐馆点了菜后,妈妈为了不让我等烦,特地点了一杯果汁。果汁一上来,我就大口吸了几下,妈妈害怕我将果汁喝完,没有胃口吃饭,便叫我少喝果汁。菜还没有上,我觉得自己无所事事,便想到了吹泡泡,于是我就把果汁瓶里的吸管拿起来,对准水面吹了几口气,水面就起了几个泡泡,瞬间,我想到刚才我拿杯子里的吸管时,水面下降了一点,我突然有了办法,快乐极了,食欲大增,今天吃了好几碗米饭,还嫌不够。

  6月13日 星期五 晴

  今天中午,为了能把筷子体积测得更准确,我叫爸爸从化学室拿了一个细长的量筒,刻度单位更小,每个单位只有1立方厘米。此时,我似乎感觉到了胜利在向我招手,真可谓万事具备,只差动手实验了。首先,我用铅笔在一次性筷子上划了一道分界线,将筷子平均分成两段,并用水浸泡,以免筷子在测定过程中洗水。随后,将筷子插入量筒中,并用滴管将水滴入量筒中,让量筒内的水涨到筷子的分界线上,记下量筒内的水位刻度(38毫升)后,将筷子从量筒内取出,再记下量筒内的水位刻度(34.5毫升),前后两次水位刻度之差就是这一部分筷子的体积,即3.5立方厘米。用同样的方法,我又测量了筷子另一部分的体积是5立方厘米,两次测定结果相加得到这双筷子的体积为8.5立方厘米。当我得到这个结果时,我兴奋地叫了,此时的我是多么自豪、多么骄傲啊!接着,我又按每人一天使用3双计算出了我们学校(1500人)及全国(12亿)一年消耗的一次性筷子量,分别是13.96立方米和11169000立方米。

  结果使我大吃一惊,每年竟有这么多的木料做成一次性筷子被浪费了,真是太可惜!在此,我呼吁在校的同学,不!是全国人民,也不!应该是全世界的每个人都不要再使用一次性筷子了,只有这样,才能保护好我们的森林资源,使我们共有的地球环境更加美好,让地球上的每一个人呼吸到干净、清新的空气。

数学日记 篇9

  星期六下午,我做完作业闲着没事,妈妈就给我出一个问题:“你知道2的倍数有什么特点吗?”我一听,一下子就回答出来:他们都是双数。“那它们有什么特点呢?”妈妈又问。“它们的个位上都是0、2、4、6、8、”妈妈说:“你真不起。那你知道4的倍数懂得特点吗?”这下可把我难倒。

  于是,我就找一些4的倍数,发现他们的个位上也都是0、2、4、6、8,于是我就把这个规律告诉妈妈。可妈妈随口说一个数,就****我的发现。妈妈让我继续观察,可我左看右看还是找不出来。妈妈就给我一个提醒:你看看这些数的最后两位。我根据妈妈给我的提示,右这些数观察一番,顿时恍然大悟。

  原来,4的倍数的特点是:一个数的最后两位是4的倍数,这个数就是4的倍数。然后,我找一些数来试试,例如:437,37除以4=9……1,照规律来说437就不是4的`倍数,我随后用437除以4=109……1,符合这个特点。我又找一个数1024,24除以4=6,找规律1024就是4的倍数我又用除法验证一遍:1024除以4=256,所以1024就是4的倍数。我高兴地把这个发现告诉妈妈,妈妈满意地点点头。

  这就是我的发现,同学们不妨也去试一试。

数学日记 篇10

  12月11日 星期三 晴

  今天我做数学作业,里面有一道题,31*49=?我忽然想起在我们数学练习册中有一种这样首邻尾补的两个数相乘求积的方法,就是用较大的那个数的十位上和数自乘的.积减1,作为积的千位和百位,用100减去较大的数的个位上的数自乘的积作为个位和十位,这道题就是用4*4-1=15,16作为千位和百位,100-9*9=19,19作为十位和个位,这道题的答案就是1519,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