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日记

时间:2022-05-28 18:21:56 重阳节日记 我要投稿

【精品】重阳节日记模板合集8篇

  已到了一天的末尾,相信你会领悟到不少东西,需要进行好好的总结并且记录在日记里了。但是却发现不知道该写些什么,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重阳节日记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品】重阳节日记模板合集8篇

重阳节日记 篇1

  又是一年重阳节,恰逢假期去登高。

  怎奈游人似蚂蚁,另辟蹊径踏荒草。

  十月二号重阳节,老友们商议,这几天要带孩子们好好玩玩,“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嘛。

  去哪里?

  微信里有高人写的国庆出游,娘哎,笑死人!各个景点跟下饺子似的,堵车时踢毽子,到景点人看人。

  鉴于此,俺们一致决定,避开大景区,先就近找个地方玩玩。俺家老公提议去七贤民俗村看看,然后再去找个人少的山登登,大家一致通过,随即于二号早上八点出发。

  民俗村一会就到了,下车一看,这里人可不多,而且不掏门票,高高兴兴往里走。首先看到一条丝瓜长廊,廊下摆放着古老的织布机,一辆古代木轮车,这对于俺们几个六十年代出生的`老妈老爸来说,真是亲切唉,对胃口。

  越往里走,越有惊喜,快看:那久违了的笆斗、超级大水缸、皮影、蓑衣、酒幌子、小人书、乖丑朴拙小泥人儿……

重阳节日记 篇2

  去年重阳节,因爸爸妈妈外出有事,我决定陪爷爷奶奶登高。

  我起了个大早,叫醒爷爷奶奶,一起去爬瞻歧大岭。

  当我一口气爬到了半山腰时,却把爷爷奶奶甩在后面了。我们便休息一会儿。随后,我拉着爷爷奶奶的手,继续向上走。山越来越陡,路越来越窄,奶奶说:“山岭这么高,我们就到此为止吧!”

  我拉着奶奶的`手说:“奶奶,不急,慢慢来,我今天一定要陪你爬上瞻歧大岭。”

  不知哪来的勇气,我们说说笑笑,终于登上了瞻歧大岭。此时,我已经累得气喘吁吁,但还是掩饰不住心中的喜悦,整个瞻歧美丽的风景尽收眼底。爷爷奶奶眺望着家乡的美景,眉开眼笑,觉得这次爬岭很值得。

  休息完毕,正要下山时,却下起了毛毛细雨。我连忙为爷爷奶奶撑起带来的雨伞。我们沿着老路下山,一路上谈笑风生。

  晚上,尽管我很累,但我觉得爷爷奶奶比我更累,我给他们端水洗脚、收拾碗筷。那天我给爷爷奶奶过了一个有意义的重阳节。

重阳节日记 篇3

  今天是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俗称“敬老节”。我从小是由爷爷奶奶带大的,他们为了我的健康成长,可花了不少的`心血呢!现在我长大了,懂事了,也应该孝敬孝敬他们了。昨晚,我就悄悄地与妈妈商量,我想用压岁钱帮爷爷奶奶办一张健身卡,让他们健康长寿。妈妈笑着说:“你的想法很好,可你花钱了奶奶会心疼的。”我想了一下说:“那就买重阳糕吧!”妈妈摇摇头说:“他们不爱吃甜的。”见我左右为难的样子,妈妈提议说:“我们老家重阳节有吃炒饭敬老的习俗。”我听了灵机一动:“那我们就做炒饭吧!”妈妈一口答应了。

  今天上午趁爷爷奶奶不在家我和妈妈就干了起来,她做主厨我当助手,我俩合作了一把,我挑拣,妈妈切洗……当爷爷奶奶回来的时候,一大盘香喷喷的炒饭已摆在桌上了,奶奶惊异极了,我大声说:“祝爷爷奶奶身体健康,长命百岁。”奶奶高兴地一把抱住我说:“真是我的好孙女啊!”

  告诉你哦,这可不是一般的炒饭哦,里面有香菇、虾仁、木耳、栗子、猪肉等,似乎要把天底下的山珍海味都炒进饭里,让老人吃在嘴里,满口鲜香,心中幸福满满!

重阳节日记 篇4

  今天是重阳节,你们打算干什么呢?对多数人来说,可能对重阳节没什么纪念意义性吧。回答是不是的,重阳节不但是有纪念性也是有意义性的。接下来我就说说重阳节的起源吧:“中秋过后又重阳”,起源于汉初的重阳节有着悠久的`历史。要说重阳节的来历,那可不是一个轻松的活儿。

重阳节日记 篇5

  我喜欢中秋节,喜欢春节,但是我更喜欢的是重阳节。

  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到了。我和爸爸、妈妈都起的很早,去逛庙会——白云寺。街道上行人早就川流不息了,路两边卖东西的商人把货物摆的琳琅满目,应有尽有。我们穿过拥挤的街道终于来到了白云寺,在那里锣鼓喧天,彩旗飘扬。卖香表的、卖糖葫芦的、还有卖各种小吃的……叫卖声络绎不绝。

  我和爸爸、妈妈去给奶奶烧纸,烧完后就和爸爸去拜佛、烧香,一切结束后我们就去看戏了。戏台上的演员们装扮的非常好看,他们优美的舞姿和嘹亮的'歌喉,赢得了大家一片喝彩声……忽然,我闻到了一股馋人人的香味,转头一看,原来是烧烤的的味道,我对爸爸说:“我想吃烧烤了。”爸爸二话没说就给我烤了一串。我们看了一会儿,爸爸说:“时间不早了,我们该回家了。”就这样我恋恋不舍地跟着爸爸、妈妈回家了。作文

  最后悄悄告诉大家,我们这里重阳节的风俗就是逛庙会,你们重阳节的风俗是干啥呢?

重阳节日记 篇6

  重阳节的天空时而阴时而雨。中午青爸爸打来电话说他不回来吃饭,正好这会儿我和鼎妈在聊天,还没有淘米煮饭。青儿爸不回来,我们就不用烧饭,准备带青青到爷爷奶奶家去吃饭,因为天热我们有好些天没有去。今天天气比较凉快,想去爷爷家吃饭,顺便看看二老。青儿一听我打电话给爷爷,她以为不去,在旁边吵着说就要去爷爷家,说她想去。哈哈,妈妈打电话报火呢,没讲不带她去,看她急的哦。

  上午青儿回来又玩一会儿悟空识字,玩完她一个人拿本书在床上看,我在上网。等到我准备好叫她走时,她还在看书,很认真呀,真怕她长时间看书看电视、电脑,把眼睛搞坏了。这两天晚上就发现她眼睛有点儿眨吧眨吧的,所以不想她现在多看书和玩电脑等,很想她每天多去玩一会儿。临走时她说还要把她手中的《我爱童话》故事书带着去爷爷家,又带一个汽球。路过三姑办公室,我们和三姑一起去爷爷家吃饭。青儿把这个汽球拿在手上是走一路玩一路,看马路上人多,叫她别玩,她才消停一会儿。

  青青超我们前面跑到爷爷家,通院子里的防纱门青儿站在那儿打不开就大声地喊奶奶:“奶奶快开门,张火青小朋友来了。”我们跟在后面只听奶奶应一声说:“门开着,你进来。”门合着在,有点儿紧,要用力才能拉开,我紧跟上把门打开,青儿进去了,爷爷也来了,拉着青青就要亲,青青咯咯地笑着让爷爷亲一下,她又亲爷爷一下。老人家看到孙子来当然很开心哦。

  青儿和爷爷奶奶聊一会儿天,我和三姑在忙,饭菜还没好,青儿又开始打开故事书坐在沙发上看。对青儿喜欢看书的好习惯既高兴又担忧,就是希望她别把眼睛看坏了。爷爷奶奶听说我们来,去买了烤鸭,青儿中午吃了不少,吃了两个鸭腿,小半碗饭,一碗丝瓜条汤,她最喜欢吃奶奶种的丝瓜条烧成汤。自家种的`丝瓜条甜丝丝的,青儿小嘴巴可会吃了。

  青儿吃饭时被蚊子咬了几口,而且都咬在她的小脚上,三姑说:“蚊子喜欢你,在你脚上亲一口。”青青一听哈哈大笑说:“我的脚这样臭,蚊子还喜欢亲我的脚。”说完又哈哈大声一番。吃过饭我在洗碗,青儿和爷爷、奶奶、三姑斗会嘴,引得他们哈哈大笑。都说青儿的小嘴巴不绕人呢。跟她说再玩一会儿就得走了,她说她讲故事给我们听,于是大家叫她讲一个故事。她去拿故事书,准备照书讲。三姑说:“我们还以为你肚子里有故事呢。”我说行,照书讲可以。她打开故事书,讲小红帽的故事,上面有拼音,青青捧着厚书坐在那儿大声地读。很长的一篇故事,我们大家都坐在那儿听她读。青儿读完后,读的还算流利,我们都夸了她。跟奶奶说:“她的拼音就是在幼儿园学的,回来从来不教她,她基本上都会拼,所以她有时叫妈妈买带拼音的故事书,这样她自己就能读,不用妈妈读了!我知道要不了多久,青儿就不要妈妈陪伴她了,到时都会嫌妈妈在旁边碍事了,所以现在有时间还是多陪陪她,增加母女的感情。

重阳节日记 篇7

  九九重阳,代表着天长地久,更代表着我们应该敬老爱老尊老。为准备了九九重阳节日记:中秋过后又重阳,希望能够让大家对尊敬老人有更深刻的认识。

  今天是重阳节,你们打算干什么呢?对多数人来说,可能对重阳节没什么纪念意义性吧。回答是不是的,重阳节不但是有纪念性也是有意义性的。接下来我就说说重阳节的起源吧:

  “中秋过后又重阳”,起源于汉初的重阳节有着悠久的历史。要说重阳节的来历,那可不是一个轻松的活儿!

  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汉初。据说,在皇宫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汉高祖刘邦的爱妃戚夫人被吕后惨害后,宫女贾某也被逐出宫,将这一习俗传入民间的。

  古代,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人登高诗很多,大多数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

  重阳节还要赏菊饮菊花酒,起源于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士大夫,还多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很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种。清代以后,赏菊之俗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

  重阳节除了佩带茱萸,也插菊花。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传承至今,重阳节已经演变成为了一个活动丰富、情趣盎然的佳节,各地人们通过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活动来欢度这个历史悠久的节日。

  缺少了我最赞赏的地方,恒景拜师学艺,杀死瘟魔才让九月九登高的风俗传下来。

重阳节日记 篇8

  “又是九月九,重阳夜,难聚首,思乡的人儿,飘流在外头。又是九月九,愁更愁,情更忧,回家的打算,始终在心头。走走走走走啊走,走到九月九,他乡没有烈酒,没有问候,家中才有自由,才有九月九,亲人和朋友,举起杯,倒满酒,饮尽这乡愁,醉倒在家门口。家中才有自由,才有九月九,噢……”今天上街,路过一家音像专卖店,听到从里边飘溢出《九月九的酒》的熟悉旋律,才突然想起今天正是重阳节,也正是亲人团聚喝酒的时候。

  陈少华演唱的《九月九的酒》这首歌,由于充溢着一股浓浓的思乡情怀,再加上特别抒情的优美旋律,所以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走红了好一段时间,在1995 年还获得北京音乐台《中国歌曲排行榜》金曲奖。我清楚地记得,那几年,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大街小巷都回漾着陈少华散播的“酒香”:“走走走走走啊走,走到九月九,他乡没有烈酒,没有问候……”尤其是到了“倍思亲”的佳节之际,更是勾起人们的思乡情怀。这不,我在这家音像专卖店的门口,一边听着《九月九的酒》这首歌,一边就不由自主地想起了以往常常喝到的家乡米酒,那无尽的乡愁就这么被轻轻地撩拨起来了。

  重阳节喝酒,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早在晋代的时候,陶渊明就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到:“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这里的“醪靡”,是指一种米酒。由此可见,大概在魏晋时期,重阳节喝酒就已经成为我国民间流行的一种习俗。记得在《九月九的酒》这首歌刚刚流行的时候,我经常会悄悄地跟着学唱,为的是可以去伙伴们面前炫耀。那时的我,还未能完全体会到歌词里的真意。而如今,再细心欣赏,腮边早已流出两行思乡的泪水了。“又是九月九,愁更愁,情更忧,回家的打算,始终在心头。走走走走走啊走,走到九月九,他乡没有烈酒,没有问候。”其实,他乡也是有烈酒的,只是少了亲人的问候而已。毕竟,最醇不过家乡酒,最亲不过家乡人啊!

  我的家乡地处桂东南,平常的时候,乡亲们都喜欢自酿一些米酒,以供日后饮用。虽然,家乡的米酒算不上是什么烈酒,然而也曾醉倒了无数的文人墨客。李清照有诗云:“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陆游的饮酒诗也显得特别豪放:“愁闲如飞雪,入酒即消融。好花如故人,一笑杯自空。”李白的饮酒诗更是尽兴:“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那一份思乡的情怀,因了美酒,悠悠千古,与人同在。

  在我的印象中,家乡的米酒入口绵软、醇厚,暖心暖胃,其酒力是缓慢地上身的。喝起家乡的米酒,绝不会像喝高度白酒那样感觉到喉咙里有一道火舌流过,它的功夫是不知不觉的渗透,在你还没有觉察到它的劲道,完全将它忽略的时候,它轻松地将你掀翻,把你醉得犹如软泥一般,让人扶也扶不起来。所以,很多性子刚烈的外地人,一般都不大敢喝家乡的米酒,他们宁愿喝呛喉的白酒,也不愿喝丝绸般缠绵悱恻的'家乡米酒。

  一般说来,乡亲们酿制米酒的时间 ,大多会集中在岁末年初这段时节。走进村中,处处即可闻到浓烈的酒香,可谓是“岁登通腊祭,酒熟薰村翁”了。家乡米酒的酿成过程,不需要太复杂的工艺和高超的技术,只需在大灶上置一蒸笼,将糙糯米蒸熟蒸透,提上几桶井水或清河水过滤冷却,然后将之倒在石缸或木酒桶里,撒上酒曲,拌匀,用干稻草、棉被将缸、桶捂得密密实实,等上个十天半月闻到了一缕酽酽的清香就可开封了。不过,开封时一定要掌握得恰到时候,如果开封早了,发酵不足就成了烂糟,太迟,则发酵过了头,又要成为酸糟,糟酸了,那米酒自然就也是酸的了。开封后,一切保温物都要撤去,然后按一斤糯米加三斤清水的比例进行化水,化水后两个星期左右,那米酒就做成了,淡青色的,带着浓浓的香味和隐隐的甜味,喝上一茶缸子,能使人微醺但不醉。

  特别是到了逢年过节的时候,倒满一壶家乡的米酒,上面飘浮着白色的泡沫,轻轻地呷上一口,再挟一块肉入嘴,一家人围坐在一起,那真是其乐融融,趣意无穷了!

  如今,不知不觉地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重阳节,真是“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啊!在我国民间,人们又把重阳节称为老人节、敬老节。由于工作的原因,我常年在外,远离亲人,对父母等老人很少尽到孝心,也很少有口福喝上家乡的米酒了,但我那浓浓的米酒情哟,就像时时忆起的家乡和时时忆起的家乡人一样,那种思绪,那种留恋,总是挥也挥不去……《九月九的酒》里是这样唱的:“饮尽这乡愁,醉倒在家门口。”而我,却只能饮尽这乡愁,醉倒在外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了。

【重阳节日记】相关文章:

重阳节日记04-23

重阳节的日记04-23

重阳节日记04-16

★重阳节日记04-18

重阳节的日记11-05

重阳节日记06-17

重阳节日记06-25

写重阳节日记03-07

重阳节日记【热】03-04

重阳节日记【荐】03-05